人形机器人撕掉“花瓶”标签还要多久?亿元大单“破冰”,商业化元年终于来了!

音符科技网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百万人涌向“2025世界大会”,看机器人卖萌、打工、斗舞、赛擂台,人形机器人尤其是重点和亮点。

  大会热度空前,技术的长足进步是基础,市场的买单意愿是强心剂。近日,优必选、智元、宇树都拿到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亿元大单”,验证了汽车、物流等工业场景的需求,人形机器人厂商终于破除了商业化落地难的诅咒。

  当前商业化的突破在于人形机器人落地进入实际应用场景。而从时间轴来看,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进工厂“上岗”会在3年至5年内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将体现在出货量的大幅提升和领域内巨型企业的成长上。

  落地突破:挣扎十年,一朝“爆单”

  钻出挤满观众的一层展台走上二层,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窝在小沙发里,兴奋地介绍着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变化。即便现场环境嘈杂且逼仄,他还是越讲越兴奋——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今年人形机器人终于在商业化上向前走了一大步。

  最直观的表现是,往年厂商们大多“谈价色变”,今年却大大方方地为自家的人形机器人标上了售价,价格在数万元到近百万元之间不等。与此同时,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也于近日开业,来自全国40余家厂商的100余款产品都在这里明码标价。

  这个和人一样有头有脑的大家伙,终于开始撕下“有价无市”和“花瓶”标签了。7月,优必选中标了车企近亿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6月,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中标了运营商的代工服务采购项目。

  “今年市场上的订单已经从之前基本都是应用于实验的场景,过渡到了真正落地的工业场景,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谭旻称。

  同样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蛰伏”多年的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聚机器人”)也认同“商业化元年”这个说法。据其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去年与红旗等车企合作,让人形机器人进工厂训练,今年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和交付,一度“爆单”。

  除了来自工厂或企业的大笔订单,随着价格的不断下探,面向服务场景的“散单”也在今年有了明显增长。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等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2024年以来,客户采购了很多人形机器人,建立了一些新的生态体系,包括租赁市场。

  为了让人形机器人尽快“变现”,厂商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了直接销售,使用人形机器人来打造消费空间的模式也正在尝试。

  EX机器人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李博阳向每经记者介绍,“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该公司打造的无人类员工的“机器人餐厅”正式开业,从酒保到服务员、收银员、脱口秀演员等均是机器人。另外,该公司还在布局以人形机器人为主的文商旅综合体。“(我们)去年至今年上半年新建了4个(文商旅综合体),今年计划还要再建3至5个。”李博阳称。

  厂商共识:先“上岗”,再进家

  从目前的商业化案例不难看出,人形机器人厂商们选择的路径并不相同:优必选、海克斯康、越疆科技等企业主攻工业场景;宇树科技、智元等企业的销量多来自服务场景;乐聚机器人等企业则是二者兼有之。

  在越疆科技市场总监谢凯旋看来,先“上岗”,再进家是机器人普及的现实路径。“我们判断,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的将是低速、高频、刚需的场景,如药房搬运、零售导引、园区巡检等。这些场景任务明确、环境可控,适合技术早期阶段部署。”谢凯旋称。

  至于何时进家,一年前,每经记者专访李博阳时,他的观点是至少还需十年。一年后再谈这个话题,李博阳并未改变想法。

  “家庭应用场景很复杂,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包括物品的摆放、家人的行动轨迹、人机之间的冲突、安全性、隐私性等等。十年的时间,我觉得还是一个相对合理的估计。”李博阳称。

  谭旻的观点更直接。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主要靠大脑来感知环境,但家庭环境没有足够的数据和固定的规则,加上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还不是完全自主,是标准化的流程和半结构化的产品;因此在面向消费者的场景中,陪伴是目前更好的切入点。

  谭旻透露,公司在3年前就收到过养老企业提出的需求。“(客户要求)做好一个功能,抱老人起床。做一个老人的算法确实比较简单,但一旦换了体重、病情,受力情况、骨骼的脆弱度等指标就都变了,(人形机器人)没办法通过视觉来适配。现在(人形)机器人还没有这个能力,做不了很复杂的个性化定制,更适合去做单一的、规模化的、半结构化的场景。”

  对于消费者市场,王兴兴的看法略有不同。他在受访时表示,整个行业的目标总体还是希望机器人真正去干活,提高生产效率。但在技术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先做一些表演或者格斗,哪些技术先成熟,哪些行业就先做起来。快的话2年至3年内会有明显进步,慢的话可能要5年。不过他也直言:“我觉得这波浪潮大概率不会超过10年。”

  变革将至:进厂填补30%缺口

  “上岗”是更现实的选择,但提及人形机器人进厂“上岗”,是否必要的问题总会被提及——机械臂+AGV(智能搬运小车)的解决方案已经长期存在且应用,工厂是否真的需要机器人变成人的形态?

  每经记者走访了多家专注于机械臂等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在ABB机器人展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机械臂、AGV更适用于路线和规则固定的场景,灵活性不如人形机器人。在部分需要相对复杂认知的场景,如能感知任务并自主移动的场景,人形机器人显然更能胜任。

  用越疆科技首席科学家郎需林的话说就是,工业机器人讲“刚性约束”,而人形机器人强调“灵活泛化”。“不是为了‘人形’而人形,是相信具身智能终将是人与机器协作的高级形式。”郎需林称。

  谭旻也认为人形机器人有存在的必要。“当前大部分先进制造产业都希望在更加先进的生产力上实现效率突破。目前不少智能工厂70%的工作已经由机械臂、工业机器人完成,剩下30%的工作是完全没办法用机械臂或流水线来完成的,都是人类在做。目前国内还有数千万的劳动力缺口。”在谭旻看来,人形机器人进厂就是要填补这30%的缺口。

  “比如搬运,工厂搬运通常有两个分拣通道,宽度却只有一张桌子这么宽。如果开来一辆AGV,料箱这么窄,机械臂怎么移动?轮式机器人就更难,你可以看一下轮式的底盘有多宽。”谭旻进一步指出,未来3年至5年内,人形机器人的成本还会下探,当成本下降至与轮式机器人相差无几的时候,人形一定是最通用的。

  与优必选相似,乐聚的人形机器人走进工厂也是打着解放人力的旗帜。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还提到,在部分智能化水平不高的工厂,如老牌汽车工厂,可释放的人力空间远不止30%。更为关键的是,用机器人“换人”进场,本身是无需做更多布局调整的。

  据多名厂商负责人介绍,人类工作的环境是依照自身特点定制的,工厂的产线也一样。如此一来,高度类人的机器人进厂不需要改变原本的动线和布局,只需要做好续航和协同,这两点在今年已有突破进展。至于“用工”成本,人形机器人的花费主要在前几年,数据和训练跑通后工厂只需出电费就能得到一个能24小时工作且全年无休的员工,长期成本是低于人类的。

  除了解放部分人力劳动,海克斯康还提出了未来人形机器人或将全面替代工业机器人的想法。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大中华区商务运营事业群总裁詹亚南告诉每经记者,公司开始做人形机器人是近两年的事,目的就是将传感器等技术打包整合到人形机器人上,再落地到实际工厂场景,相关产品将在2026年开启商业化。

  “工业机器人需要一套完善的工厂自动化标准体系,布置好后很难再更改为其他的生产线。但是人形机器人不一样,用在哪里都可以,有非常高的灵活性,是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无法比的。”不过,詹亚南也说,用人形机器人掀起智能工厂“革命”尚需时间。以汽车产业为例,詹亚南保守估计,至少2030年后,人形机器人才可能替代掉现有的工业机器人。

  行业挑战:人形机器人困于“脑”

  港股上市公司越疆科技自2023年起启动了人形机器人研发。郎需林认为,人形机器人生态的演进路径大概率会重演智能手机的生态发展:先由硬件厂商带动产业热度,再由“大脑”和“应用”主导行业分层,最终形成开放协同、模块互换的具身智能生态。

  眼下,人形机器人正卡在第二步上。

  从业者反复提到了两个制约难点:AI(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数据训练。在他们看来,目前机器人的硬件能力是够用的,更大的难点是整个具身智能AI模型在本质上还没有达到阶段性突破的临界点,导致人形机器人的“手”和“脑”能实现的功能有限。

  除了智能水平不够,用真实还是虚拟数据训练,如何获取数据也是当前的一大困境。据谭旻介绍,公司此前训练机器人时是通过仿真平台进行的,这也是当前机器人厂商做数据训练的常见模式。然而一旦要将基建投入到真实环境中,就必须采集真实数据。这样一来,对算力的消耗和资金的要求就太高了。

  “去年只有我们一家在做(工厂实地训练),今年大家都在学习,证明这个方向是对的。”至于如何解决数据训练痛点,谭旻提到了“双数据飞轮”模式:一端连接真实应用场景,将数据传到云端,云端再传回仿真平台,最终实现“双数据飞轮”的循环。不过他也提到,由于人形机器人还没有实现标准化,各厂商硬件不同,基于仿真的数据也还无法复用。

  王兴兴还提到了另一种数据训练的理想化方式,等待通用模型。“我们现在希望达到,只要很少的数据就能把机器人训练出来,成功率很高且泛化能力很好,希望有这样的模型出来,然后再用数据去训练。”

  上述两座“大山”之外,制约人形机器人发展的还有生态建设。

  在业内看来,对人形机器人企业来说,上亿元的订单其实并不能算做“大单”,企业的盈利空间很有限。在单子还没有大量涌入的日子里,仍需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

  这一点,仅靠单个企业很难实现。根据自变量机器人创始人王潜的说法,消费者能接受、同时产业链又能支撑的价格约在1万美元至2万美元之间,也就是10万元以下。“但是现在大家还是做不到这一点,这需要产业链成本进一步优化。”王潜称。

  好在,大厂和“国家队”已经行动了起来。如京东在布局完机器人全产业链后,宣布将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投入超百亿元资源。今年以来,多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如四川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快速发展,接连有相关产品进入市场。

  从概念验证到商业落地,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一个关键拐点,能够找到刚需场景并率先盈利的企业将会在这轮智能竞赛中胜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康佳集团正式成为华润集团旗下业务单元
  • 九方智投牛市里涨了八倍,投顾大佬陈文彬身价已近百亿
  • 鸿蒙是安卓套壳?余承东:主要考虑到应用迁移难度很大,鸿蒙5.0之后都是重新开发的应用
  • 余承东:安卓的架构越来越旧,鸿蒙少了历史包袱,可以设计的更先进
  • 言短意长|常州队拼得“苏超”首胜
  • 匈外长:美俄会谈再次证明俄乌冲突只能在谈判桌上解决
  • Swatch就“眯眯眼”广告致歉:已全球范围内删除所有相关资料|贵圈
  • 余承东:做鸿蒙系统是一个非常大的冒险,但华为也很笃定
  • 我国创新药发展透出哪些新动向?
  • 余承东:鸿蒙系统每年投入超过1万多人,研发费用达到几百亿
  • 常州队打进“苏超”首粒进球,取得首场胜利
  • 余承东:鸿蒙5.0设备已经超过1000万,度过了鸿蒙生态的生死线
  • 军事航天部队组织某部一等功颁授仪式
  • 山东潍坊市临朐县附近发生3.1级左右地震
  • 书画大师范曾女儿发文:父亲被其妻带走后失联,住所已贴封条,书画古董被运走,员工被恐吓不许外传消息
  • 泽连斯基:俄必须立即停止战事!欧盟及英法德意等6国领导人联合声明
  • 巴西总统:坚守多边主义,反对单边霸凌
  • 山东潍坊市青州市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 又一国家级“小巨人”成功闯关北交所IPO!第一大客户是比亚迪……
  • 涨薪25%、补贴800元、可带娃上班!一企业加班通知走红
  • 产品换手率高企,东方基金两位基石“老将”业绩折戟引关注
  • 大学生创业补贴代办乱象调查:所谓的“钱从天降”机遇全是精心设计的陷阱
  • 时隔十年再进亚洲杯决赛!中国男篮击败新西兰,杀入亚洲杯决赛
  • 洛亚蒂群岛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中国男篮晋级亚洲杯决赛
  • 中国用“绿色长城”包围沙漠
  • 别让脊柱侧弯“偷走”孩子挺拔的身姿|科普时间
  • 全球反应:特朗普与普京会谈 —— 基调温和,结果不明
  • 第一视点丨生态兴则文明兴——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之际
  • Swatch官网模特图片被指辱华,公司发布致歉声明
  • 时隔十年再进亚洲杯决赛!中国男篮半决赛战胜新西兰过关
  • 8月上旬煤炭价格全面上涨,旺季效应可能进一步推高价格
  • 热带低压携暴雨靠近华南,华北东北需警惕强对流天气
  • 媒体:87岁书画家范曾失踪并被搬离藏品?女儿发文
  • 山西对晋中等5市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加拿大航空乘务员罢工,航班停飞
  • 乘客称高铁邻座大体型男子致拥挤,质疑铁路部门未考虑乘客体型差异,12306回应
  • 艾琳在加勒比海升级为 “危险的” 四级风暴
  • 绘制全球经济图表:美国零售销售彰显韧性
  • “普特会”十大看点:美俄下一步棋局已摆上桌面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