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出征,寸草不生。
最近几天,特朗普的社交媒体评论区,被来自印度的骂声塞满了。骂什么的都有,有的说特朗普是*癖,有的说特朗普是疯狗,还有印度媒体一姐 " 甲亢姐 " 做了专题节目,把特朗普从头到尾骂了个遍。
说起来,这可能是加勒万河谷事件之后,印度之一次陷入全民 PTSD 了。
为啥印度人这么愤怒?
不仅仅因为前期特朗普骂印度是 " 死亡经济体 ",还因为 8 月 6 日,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 25% 的关税,算上 8 月 1 日已经加征的 25%,美国对印关税总数达到了 50%!
而此时,距离年初莫迪访问美国和特朗普热情拥抱,仅仅过去了 6 个月。
可能是为了给自己找帮手,莫迪破天荒地宣布,将在 8 月 31 日至 9 月 1 日访问中国。
有网友猜测莫迪会参加中国 9 月 3 日的阅兵,那么不出意外的话,莫迪老仙必然会感受到歼 -10C 飞龙骑脸的压迫感。
如果这种猜测能够成真,那说明美国真的把莫迪逼到绝路上了,连这种羞辱都能忍受。
那么,印度和美国之间到底怎么了?
一
事情,还要从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说起。
咱们都知道,俄乌战争爆发后,因为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石油出口受限,全世界敢公开买俄罗斯石油的,也就中印了。
特别是印度,因为俄罗斯给了印度 7 折的优惠价,印度每买一桶俄油都相当于节省了 15-30 美元,于是印度就开始大买特买。2021 年的时候,印度日均购买俄油只有 7 万桶,但到了 2024 年,这一数字就增长到了近 200 万桶!
发展到现在,俄罗斯石油已经占到了印度石油进口总量的 40% 左右了!
更关键的在于,印度不仅自己用这些油,而且还往外卖,印度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和芒格洛尔炼油与石化公司等等印度公司,产能全开,把俄油加工成成品汽油柴油,然后再出口欧洲赚取差价。
为啥要炼成成品油呢?主要是为了模糊石油来源。
现在有两桶印度汽油摆在你面前,你说说,哪一桶是俄油炼的?哪一桶是沙特油炼的?
根据欧洲媒体的估计,仅 2024 年,印度就从倒卖俄油生意上赚了 300 多亿美元,接近印度 GDP 的 1%,可以说赚麻了。
不过呢?赚钱的时候有多爽,挨打的时候就有多痛。
7 月 14 日,特朗普突然发出威胁:如果俄罗斯不同意在 50 天内达成停火协议,美国将征收 100% 左右的关税,也就是 " 二级关税 "。
当然,这笔关税不是向俄罗斯收的,而是向进口了俄油的国家收的。
那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印。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7 月 28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谈判桌上,中国明确表示,能源合作涉及国家 *** ,不能拿来谈判。
印度一看中国行,我也行,也表态说不会停止俄油进口。
结果呢?特朗普一看就火了,中国不买我面子也就罢了,你印度算老几?
于是,7 月 31 日,特朗普发了个帖子:" 印度不仅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还将其中大部分在公开市场上高价倒卖牟利。他们根本不在乎乌克兰战火中死了多少人。因此,我将大幅提高印度对美国缴纳的关税。"
8 月 1 日,税率出炉,印度被征收了 25% 的关税。
对此,印度那边倒是没怂,印度外交部写了一个洋洋洒洒的声明,反怼特朗普的指责。
声明翻译过来主要有四层意思。
之一,我买俄油,不是我想买的,而是你同意我买的!(这话倒是没瞎说,因为拜登 *** 的财长耶伦的确说过印度买俄油有助于国际能源价格稳定的话,不过,前朝的剑怎么能斩本朝的官呢?)
第二,买俄油的不止我一个,欧盟、中国乃至你美国自己也在买俄油,为啥只说我?(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第三,我买俄油是因为我自己不产油,因为生活所迫才买便宜俄油,而你美国是产油大国还买俄油,你才是那个存心倒卖牟利的国家!没资格说我!(这话就瞎说了,印美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干净。)
第四,如果你说我买俄油就是支援俄罗斯打乌克兰,那欧洲买俄罗斯化肥、矿产、化学品,算不算欧洲也在支援俄罗斯打乌克兰?
总之,你对我的指责完全没道理,以这种理由加关税,就是流氓行为。
说实话,这个声明算是近年来印度外交部发表的少有的不胡搅蛮缠的声明了。
不过,印度讲理了,可特朗普讲理么?
特朗普看了声明非常感动,然后就发了个推文:来人啊!把印度的关税再加 25%!
这样一来,关税就到 50% 了,印度商品也基本没有往美国卖的可能了。
于是,印度就炸了。
要知道,印度在国际市场上拿得出手的东西不多,外汇奇缺,除了软件外包之外全靠往美国卖点珠宝、手机和药品赚美元呢,现在软件外包被 AI 编程废了,如果对美贸易再断了,那印度经济非炸了不可!
所以,印度上下全疯了,对着特朗普的社交媒体账号搞了一次大规模出征,把特朗普骂了个狗血淋头。
美印翻脸的原因就在于此,不过这有点难以解释,印度买俄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美国之前不管,现在突然不让买了?
显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我们联系近期的新闻稍加分析就会发现,美印因为俄油问题翻脸只是明线,还有一个暗线,那就是最近几个月一直在进行的美印贸易谈判。
说起来,在 4 月份特朗普对全球发起贸易战后,印度算是比较早与美国开展贸易谈判的国家了。
早在 4 月份万斯访问印度时,莫迪曾经提出过印度的条件:
1. 如果美国对 2024 年高达 458 亿美元的美印贸易逆差不满,印度可以购买 250 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并增加美国军火进口。
2. 如果美国还不满意,印度愿意把双边贸易额增加一倍以上,达到 5000 亿美元。
这些条件听起来似乎很有诚意,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印度的小九九。
首先,美国固然希望印度增加进口能源,但美国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印度对美国开放市场(就像美欧、美日、美韩协议一样),这一点,不能被印度拿 250 亿美元的能源合同就糊弄过去。
况且,印度反正是要买石油的,把原来买沙特石油的份额转向美国,这对印度来说几乎没什么损失,这种空口白牙的 " 让步 ",美国怎么可能满意?
其次,如果美国同意把美印贸易额扩张到 5000 亿美元,那信不信印度马上顺杆爬就要求美国加码在印度投资设厂?毕竟如果不设厂,5000 亿美元怎么实现呢?难道要靠卖神油吗?
所以,所谓 5000 亿美元的贸易额,说白了就是印度想画一个饼,让美国花钱帮助印度成为世界工厂。
这样来看,印度的条件是只想占便宜不吃亏,完全没有诚意,也注定不会让特朗普满意。
一个美国谈判人员就明确表示:" 总统希望有一个能登上头条的声明,其中包括更广泛的市场准入、投资和大额采购。"" 但印度显然没能满足总统的需求。"
不过没诚意归没诚意,在印度谈判代表阿格拉瓦尔的努力下,起码谈判气氛还是不错的,在 5 月份的时候,阿格拉瓦尔还向外透露,印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预计很快会取得良好成果。
不过,一切都随着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皮尤什 · 戈亚尔介入谈判,而改变了。

这个戈亚尔是个官二代,他爸维德 · 普拉卡什 · 戈亚尔曾是瓦杰帕伊 *** 的航运部长,母亲钱德拉坎塔 · 戈亚尔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三届资深议员,属于妥妥的政治世家。
戈亚尔也争气,在孟买大学学法律时就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特许会计师资格证,毕业后进入投行工作,然后在家族帮衬下一路成长为印度国家银行和巴罗达银行的董事。
莫迪上台后,戈亚尔弃商从政投靠莫迪,先后当了能源部长、贸易部长,后来又当了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
按道理来说,戈亚尔懂金融,懂法律,还懂能源和贸易,似乎很适合主持对美贸易谈判,但问题在于,这哥们和涉及谈判内容的利益纠葛太深了。
比如,莫迪的白手套、印度首富安巴尼的贾姆纳加炼油厂,就是戈亚尔在当能源部长期间一力推动建成的(不排除也占了干股)。
而且,炼油厂的炼化设备经过长期运行,已经完全适应了俄油的成分,如果贸然换成美国的页岩油,需要很长时间调试不说,光换设备和催化剂就是相当大一笔钱,所以戈亚尔对大批进口美国石油自然也是兴趣缺缺。
比如,戈亚尔老爹家族,就是北方邦的大地主,而老妈家族地处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是印度制造业重镇(出口总额达到全国 32%),如果放任美国商品大批涌入,自己家族的利益不就受损了么?
所以,戈亚尔扛起了一面 " 捍卫印度国家利益 " 的大旗,开始在谈判中执行强硬路线。
有人可能有疑问,戈亚尔是利益相关人员所以态度强硬,那莫迪也任他胡搞么?
不是莫迪想如此,实在是莫迪别无选择。
参考美日、美欧、美韩贸易协议,很关键的一条都是开放农产品市场,但问题在于,这在印度几乎不可能。
为啥?因为印度本身仍然是个农业国,农民人口接近 10 亿,如果印度开放美国农产品进入印度,那农民的破产数量可能会数以亿计,在印度这种普选国家,莫迪还想不想执政了?
更何况,美国牛奶也是印度人无法接受的,在印度教文化中,很多宗教仪式中都要用牛奶沐浴,为了保证牛奶的神圣洁净,印度的奶牛都要喂素食。
但美国的奶牛呢?喂了大量添加剂,其中包括动物血液制品和骨粉!一旦出口到印度,那虔诚的印度教徒非炸了不可!
这对一直以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自居的莫迪来说,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所以,戈亚尔说要捍卫国家利益,莫迪也只能支持他。
结果在谈判中,戈亚尔不仅不愿意开放农产品市场,而且还要求美国免除 4 月宣布的 10% 的关税,并要求取消对钢铁、铝和汽车的关税。
哪怕僵持到 6 月底,戈亚尔仍然强硬地表示,印度 " 要从实力的地位出发 " 与美国谈判,不受美国规定的最后期限约束。(话说哥们,你这话听着怎么这么耳熟?)
要知道,取消 10% 的关税以及钢铝关税,是中国、欧洲、日韩都谈不下来的,一个印度怎么可能谈下来?
结果不出意外,谈崩了。
特朗普等到 7 月底的最后期限,总算忍无可忍,开始对印度重拳出击了。
先是拿印度被击落 5 架战斗机说事,把印度的 " 胜利狂欢 " 给戳穿了。然后又说是自己带来了印巴的和平,还骂印度是 " 死亡经济体 ",最后特朗普还不解气,又指责印度进口俄油,在一周内连续两次给印度加关税,加到了 50%。
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进口俄油,只是美国搞印度的借口而已,美印翻脸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印度没能在贸易谈判中让特朗普满意,搞得特朗普没面子,于是就发飙了。
可问题在于,就算是贸易矛盾,印度作为美国更大的准盟友,也不至于闹成这样啊!你看今年 2 月莫迪访美时还好好的呢?怎么突然就反目成仇了?
这期间,一定有一个转折点。
请大家想一想,这半年时间印度发生的更大的事是什么?没错,印巴冲突,结果印度在空战中被打了个 6:0。
显然,这就是那个转折点。
请大家想一想,印度和美国人种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印度宪法规定印度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国),经济结构也不互补,那么印度是怎么在过去的几年中成为美国最亲密的 " 非北约准盟友 " 的?
还不是因为印度在地缘上和中国关系不好,对美国来说有统战价值么?
军事上能在边境给中国制造压力,经济上能提 *** 业链的转移地,政治上能充当打入金砖、上合的搅屎棍,这么来看,印度对美国来说还真是有用的。
所以我们看到,差不多从 2018 年开始,美国给了印度不少东西,苹果产业链也搬过去了,武器装备也给了,常任理事国席位也支持了,美国还在国际上大肆宣扬印度投资前景,搞得全世界热钱纷纷跟投印度,印度股市连涨 8 年,从 2018 年的 36000 点直接涨到了 2025 年的 80000 点!羡煞了中国的股民们。
哪怕印度在这期间朝秦暮楚,一边从西方拿好处一边倒卖俄油,美国也装没看见,毕竟遏制中国的大局为重。
但是,美国给印度机会,印度不中用啊!
巴基斯坦是个啥样的国家?GDP 只有印度的十分之一,国土狭长战略纵深几乎没有,印度坐拥南亚之一的空军,打个巴基斯坦还不是轻松加愉快?但万万没想到,一晚上被人打下来 6 架!
碰上了个低配版中国空军就已经被打成这样了,哪天对上正牌中国空军,印度还要被打成什么样?
表现这么拉胯,印度能不能起到牵制中国的作用?
所以,5.7 空战的结果对印度来说,不仅仅是被击落了 6 架战斗机那么简单,更关键的是此战之后,印度的南亚霸主金身被破了,统战价值也就没了。
其实事情到了这一步,印度还有救的,老老实实承认战败,然后卧薪尝胆一番,再出血从西方国家进口一些先进武器装备,可能还有挽回余地。
结果呢?印度搞了 10 个胜利宣讲团,全球巡回宣扬印度的胜利!
这波操作看得美国目瞪口呆。
这要是在拜登时期,可能还有点用,毕竟拜登搞的是价值观外交。
可现在嘛,特朗普是个俗人,开始看实实在在的利益了,对待其他国家更是看实力下菜碟儿。
中国这样的国家,软硬不吃,特朗普还真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能耐下性子谈。
但对印度这样的国家,也想学中国强硬?
你算老几啊!必须要出重拳!
于是,也就有了我们这次吃瓜的美印翻脸大戏。
二
说起来,因为一场战争改变国运的事情,已经不是之一次发生了。
你看当年的大清,因为具备制约俄国的统战价值,所以在二鸦之后和英国维持了将近 40 年的和平,中国还趁此机会大搞洋务,一片中兴的局面。
但后来呢?一场甲午战争戳破了中兴的假面,从此大清的统战价值彻底被日本拿走,自己则成为了列强庚子年结伙侵略的对象。
如今,印度也在面临这个局面。
美国和印度翻脸后,欧盟也马上制裁印度的 NayaraEnergy 炼油厂,理由是这个炼油厂提炼了来自俄罗斯的石油。
同时,欧盟还对印度船籍进行了管制,这就意味着,印度船靠港欧洲时,只要发现运输了俄罗斯石油或者石油制品,就会被处罚。
就连乌克兰,也突然跳出来宣布,在俄罗斯的无人机残骸中,发现了来自印度的零部件,指责印度支持俄罗斯的战争。
众叛亲离的印度,不得不把头转向了中国,宣布要在 8 月 31 日至 9 月 1 日访华,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
要知道,印度 2017 年加入上合以来,莫迪只有 2018 年参加了一次上合峰会,之后就再也没参加过!
当一个常年不走动的熟人突然跑来找你,那么不用说,有事来求你帮忙了。
但你想请中国帮忙,好歹也要有个请人帮忙的样子吧?最起码,好话你要说几句吧?
看看印度前几天干了什么?就在 8 月 3 日,印度海军 " 德里 " 号导弹驱逐舰、" 基尔坦 " 号轻型护卫舰、" 沙克提 " 号补给舰还在中国南海海域,与菲律宾海军一起进行了联合海上演习!
一边侵犯中国 *** ,一边请中国帮忙?有这样办事的么?把中国当什么了?
所以,根据外媒报道,中国 " 干脆利落地拒绝了印度关于组成单独的集团来帮助印度对抗美国关税 "。
不仅中国拒绝了,俄罗斯也拒绝了。
为啥?因为俄罗斯还为印度缺席卫国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而生气呢!印度不仅领导人没去,连受阅方队也没派!(2015 年印度方队是参加了红场阅兵的)。
所以,现在印度可以说是满目皆敌,姥姥不亲舅舅不爱。
那么,印度是怎么落到如此地步的呢?
说实话,还要怨印度自己。
跟印度人打过交道的,都知道印度人有两大特点。
一是极端自负。二是极端爱占便宜。
你跟他们做生意,你哪怕给成本价,他们都以为你赚他们钱了,疯狂砍价,就算交易达成,他们也不愿意付尾款,毫无信誉可言,总之就是没占到便宜就是吃大亏。
这种思维如果放在做生意上,顶多失去一个生意伙伴。可如果用在外交上,那可真的要影响国运的!
1947 年印度独立时,开国总理尼赫鲁便喊出 " 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 "。
所以,印度时时处处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世界一流大国来看待,无论任何事总是有一种蜜汁自信。
可惜,这种自信是要有实力做后盾的!
比如,同样是进口俄油,中国进口,没事。
但印度进口,就要挨打。
比如,同样是对美国关税战强硬,中国逼美国坐下来谈,互撤关税。
但印度强硬,还要挨打。
这个世界上,最终还是要看实力的,真的不存在 " 中国行,我也行 " 的!
可是印度呢?一方面极度自信,觉得自己和中国差不多,一切都可以看齐中国。另一方面又不想自己让步,想通过出卖 · 中国来给美国交代,最后达到不付出任何筹码就谈成贸易协议的目的。
比如在中美谈判期间,印度不断背刺中国,戈亚尔说中国是 " 非市场经济 ",说中国是 WTO 名存实亡的根源,说白了,都是想通过配合美国来换取和自己谈判时的让步。
但问题在于,印度碰上的是特朗普,特朗普不玩虚的,别管你话说的多好听,如果满足不了美国解决贸易逆差、市场开放的要求,那特朗普是绝对不惯着的。
再加上印度人把商业谈判的那种坏习惯带到了外交谈判中,不占便宜浑身不舒服,死皮赖脸、胡搅蛮缠,最终耗尽了特朗普的耐心,直接翻脸了。
虽然因为买俄油被加关税,印度觉得很冤枉,但从印度的民族性来说,其实一点也不冤枉。
你买俄油就买呗,自己偷偷用不就得了?你还非占便宜没够,不仅自己用还往外倒卖,世界这么多国家,哪个国家也不是傻子啊!
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所以,印度落到如此地步,完全是咎由自取。
民族性格上与实力不相配的自负、政治上的短视、行动上的占便宜没够,让印度在这个国际秩序运行规则发生根本改变的今天,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了。
说白了,还是印度根子问题。
如果单纯是策略问题,印度还有的救。
但如果是根子问题,那印度就彻底没救了。
咋办?准备开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