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猪”:政策驱动下的生猪产业“反内卷”变革

音符科技网

【导语】政策在此次调控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农业农村部要求“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控制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针对长期扰乱市场秩序的二次育肥行为,提出“减少二次育肥”的限制。短期来看,政策引导下的减重、限制二育出栏虽有助于改善短期供需关系,但受制于绝对产能高位和生产效率提升,市场整体供应压力依然显著,构成制约猪价上行的基础性因素。长期来看,调控政策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方向发展,行业整体有望从“拼规模”的内卷竞争转向“拼效率、拼成本、拼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图侵删)

行业背景与政策调控:生猪产业的“反内卷”变革

我国生猪产业正经历着由政策强力驱动的深刻转型期,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稳产能、降成本、强科技”的战略导向,同时将环保指标纳入养殖准入门槛,形成了行业发展的基本遵循。2025年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了“降体重、稳产能、限二育”的核心调控方向,标志着生猪行业“反内卷”政策的全面落地。这一政策转向并非偶然,而是对过去几年行业无序扩张的纠偏。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后,资本大举涌入生猪养殖领域,导致后期行业陷入持续亏损周期。这种盲目扩张不仅严重侵蚀企业利润,更造成了猪价的剧烈波动,损害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生猪产能监管,备案管理新政的实施标志着行业监管进入标准化、规范化新阶段。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的《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全国将统一实施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新规,要求凡在独立固定场所饲养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且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养殖场均需依法备案,这一硬性要求实质上抬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加速了落后产能的出清。这场“反内卷”革命正在重塑生猪行业的竞争规则,从过去的规模竞赛转向效率比拼,从短期投机转向长期价值创造。

产能现状与供应压力,政策调控道阻且长

当前猪市面临的核心矛盾在于“产能绝对量高企”与“结构性调整滞后”,能繁母猪存栏折射出产能优化的艰巨性。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43万头,虽环比仅增长0.1%,但较设定的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仍高出3.7%。但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改进和品种改良,行业平均PSY已从24头提升至26头左右,龙头企业甚至达到32头,行业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部分抵消了数量调控的效果。这意味着即使能繁母猪数量减少,出栏量也可能通过生产效率提升保持稳定甚至增长,使产能去化进程更加复杂化。

根据生猪生长周期推算,当前新生仔猪数量将决定6个月后的市场供应。数据显示,近期新生仔猪数据环比继续抬升,印证供应宽松格局将至少延续至2025年底。如1-7月累计销售仔猪939.7万头,同比大幅增长161.97%,反映出上游产能依然充沛。虽然政策层面希望通过“减母猪”来调节远期供应,但在当前仔猪繁育利润良好的情况下,行业主动调减产能的意愿偏弱,仍以产能优化更替为主。

政策成效初步显现,但挑战依然存在。根据数据,8月生猪交易均重为124.04公斤,较6月初下降1.55%,生猪二次育肥交易占比已经降至8.86%,较政策推行前下降6.60个百分点。表明“降体重、限制二育”措施已取得阶段性效果。同时,头部企业也正加速降低出栏体重,如牧原股份7月肥猪出栏均重已降至125.28公斤,较6月下降2.55公斤,较5月份下降4.75公斤,并计划逐步降至120公斤以下。减重、限制二育策略理论上应能减少后期猪肉供应量,但短期实际效果可能被两方面因素削弱:一是中小散户监管约束较弱,部分养殖户仍押注消费旺季而延迟出栏;二是当前集中降重导致短期内出栏量增加,反而加剧市场供应压力。

行业健康且长效发展,技术创新推动猪市进步

国家要求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这一调整将优化行业供给结构,减少低效产能,使市场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企业集中。龙头企业示范效应在政策执行中表现突出,牧原股份作为行业标杆,7月份淘汰母猪数量达到35万头,较前半年月均25万头的淘汰量显著增加,并计划年底前将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30万头。其余企业也纷纷调整战略,暂停产能扩张计划,甚至延长了定增方案的授权有效期。这种行业自律行为与政策调控形成合力,正在改变过去“扩张-亏损-再扩张”的循环。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已建立起明显的成本领先地位,目前大型养殖企业出栏量占全国33.90%,政策将进一步强化其市场主导地位。牧原、温氏等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养殖成本降至12-12.2元/公斤)和高效管理(PSY达28-32头),将在行业整合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短期来看,政策引导下的减重出栏虽有助于改善短期供需关系,但受制于绝对产能高位和生产效率提升,市场整体供应压力依然显著,构成制约猪价上行的基础性因素。

长期来看,当前生猪市场正处在“数量去化缓慢、效率提升迅速、结构性矛盾明显”的复杂阶段。限制二次育肥可避免人为延长养殖周期、制造供应短缺预期的市场扰动。要求控制肥猪出栏体重,可避免过度压栏导致的阶段性供应过剩,有助于稳定猪价,提高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此次调控政策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方向发展,龙头企业可借机巩固市场地位,技术创新型企业将获得金融与政策支持,而种养结合、智能化升级等模式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行业整体有望从“拼规模”的粗放竞争转向“拼效率、拼成本、拼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寒武纪募资近40亿,加码AI芯片与生态布局!科创人工智能ETF(589520)盘中拉升2.49%,再创新高!
  • 外卖小哥发现带血“枕头”,上面写着“110625”,立即报警!
  • 大阅兵第二次演练顺利完成,国防军工ETF高开飘红!机构:聚焦国防军工等强势行业
  • 李大霄:3700点仅是核心资产牛市中途驿站
  • 苏超引爆南通消费,常州球迷也来感受这里的赢球氛围
  • 分享投诉帮小伙伴避坑,还能解锁你的专属好运徽章
  • 碳酸锂期货连续主力合约涨超5%
  • 淘宝内测“AI万能搜”,电商搜索开始学会“思考”
  • 中慧生物-B盘初涨超7% 重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IND申请中美双报获批
  • 法治面|涉11.598亿美元招商引资大案,女商人被判非法经营罪将申诉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322
  • 四环医药盘初涨超9% 惠升生物旗下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受理
  • 俄罗斯已妥协?乌克兰或将获得“类北约第五条”安全保障
  • 港股影视股盘初冲高,柠檬影视涨超11%,影视大盘回暖明显
  • 361度早盘涨逾6% 计划将斯坦德具身智能机器人逐步引入到全球鞋物零售门店
  • 陈睿卸任B站公司法定代表人,由黄声声接任
  • 央行今日开展266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雅生活服务早盘涨超13% 预计上半年扭亏为盈至最多4亿元
  • 8颗蝉蛹下肚,男子眼睛肿成“奥特曼”!有人吃了喘不过气快要窒息
  • 亚盛医药-B早盘涨超9% 利生妥治疗中高危MDS III期临床研究获美国FDA和欧洲EMA批准
  • 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1545亿元
  • 马上评|“苏辙后人”被打假,更要铲除滋生伪名人的土壤
  • A股开盘:沪指涨0.43%,深证成指涨0.48%,第四代半导体、麒麟电池、液冷概念走强
  • 自然灾害与治安事件多发,驻日本大使馆再次提醒来日游客及在日同胞注意安全
  • 日本多地发生中国人遇袭事件,中使馆再次提醒赴日游客注意安全
  • 韩国法院再次缺席审判前总统尹锡悦
  • 3700点会有颠簸 李大霄: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被“抖下车”
  • 金建希再次接受韩国特检组传唤调查
  • 如何看成交量超过2万亿?李大霄:正是增量资金入场的时期
  • 牛市强信号!券商集体起立,还有多少空间?
  • 美国祭出关税武器,这些国家坐不住了
  • 期待今日精彩表现!WTT欧洲大满贯瑞典站孙颖莎女单首战
  • 买卖互联网账号“来钱快”?实为涉刑“不归路”
  •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快讯:恒指高开0.09% 科指涨0.4% 中资券商股普涨 创新药概念延续涨势 蔚来涨超5%
  • 玻利维亚将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
  • 中信证券:建议关注“新消费”结构性机会及“传统消费”基本面触底回升机会
  • 华芢生物赴港上市,90后总裁王轲珑427万年薪超同行!巨额亏损是常态,且越亏越多
  • 【盘前三分钟】8月18日ETF早知道
  • 德康农牧发布中期业绩 收入116.95亿元同比增加24.33%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