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再现保险巨头互买,能否撑起全面牛市?

音符科技网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日前,保险业巨头宣布增持H股至举牌线以上。这是时隔六年后再次出现险企举牌同业的案例,上一次还要追溯到2019年举牌中国太保H股。

  这一罕见动作引发市场强烈关注,也折射出2025年以来险资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举牌的热潮。险资能否成为全面牛市主力军?

  六年首现险企互持

  进入2025年,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的节奏显著加快,中国平安对中国太保的举牌成为2025年险资动作中的标志性事件。

  香港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8月11日中国平安以每股约32.07港元的均价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14万股,投入资金约5584万港元。本次增持使平安所持中国太保H股比例从4.98%升至5.04%,触发了举牌线。

  中国平安强调该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换言之,中国平安此举在公司定位上更多是出于财务投资考虑,而非谋求对同业的控股。这也是自2019年中国人寿举牌太保H股后,险企再次对另一家险企达到举牌标准,堪称“罕见一幕”。

  据Wind数据,当前中国太保H股股价36.76港元/股,对应市盈率约7.6倍,股息率3.3%;A股股价约39.7元,市盈率8.9倍,股息率2.7%。H股较A股存在一定折价且股息率更高,这也是平安选择从港股下手举牌的重要原因之一。

  平安缘何举牌太保?

  在利率下行、“资产荒”的背景下,保险资金迫切需要增配高股息、低估值的权益资产。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CFO付欣今年3月就曾表示,2025年权益市场前景向好,公司将适度加大权益配置。

  中国太保作为“A+H+G”三地上市的头部险企,兼具稳定高分红和A/H股折价修复潜力,被视为险资布局保险板块的稀缺标的。

  中国太保近年来分红水平较高。2024年度每股分红1.08元,合计派现103.9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1,000亿元,这些都令平安看到了一项低估值、高分红的长期投资机会。

  中国平安此举也被视为对保险行业前景的信心投票。当前保险业正从以往的规模粗放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负债端寿险预定利率下调减轻了利差损压力,资产端资本市场回暖缓解了投资收益压力。

  有券商非银分析师向界面新闻分析,当前寿险业盈利能力提升,负债成本的改善由渠道费用优化与定价下调共同驱动。同时,投资收益方面,通过增加权益配置可对冲利率下行压力,预计中远期投资收益的降幅将小于负债成本的降幅。

  年内频现大手笔举牌

  截至8月中旬,险资年内已合计举牌上市公司超过27次,远超去年全年的20次,直逼2020年全年的26次,已成为继2015年、2020年之后第三次险资举牌热潮。这一数据甚至仅次于2015年创纪录的62次,凸显今年险资入市之积极。

  从举牌板块来看,高股息的金融和公用事业类个股最受险资青睐:银行股是绝对主角,约占举牌案例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公用事业、能源、交通等稳定高分红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险资将目光更多投向估值较低、股息率更高的港股标的——在年内已披露的27起举牌中,有22起增持对象是H股公司,占比逾八成。

  今年险资举牌呈现出“高频率、趋港股、偏红利”的显著特征。

  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纬指出,银行股“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契合险资需求,银行股股息率往往优于长债收益率,且估值波动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平滑业绩波动;相对而言,港股银行股息率更高。

  除了银行,公用事业、电力等高分红板块也频频获得险资增持,例如长城人寿多次增持港股和大唐新能源、瑞众人寿举牌H股等案例层出不穷。

  险资举牌热潮背后,有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双重驱动。

  有合资险企权益投资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现在资产配置的难度在增加,有同业部分公司为拿到收益率在4.0%-4.5%的非标资产,往往是敢于直接下沉市场的,其行为本质上是赚取信用利差,但这种操作风险极大。

  分析师王先爽也表示,随着保险资金规模壮大,过去依赖的城投、地产等高收益非标资产逐步到期且难以为继,银行等高分红股票成为替代高息非标资产的上佳选择。

  与此同时,相关监管政策持续松绑。大型险企的长期考核机制得到完善,股票投资的资本占用要求下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将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风险因子下调了10%,降低了险企配置权益的顾虑。

  今年4月监管部门还提高了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险企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一些头部保险公司权益投资实际占比距离监管上限仍有不小空间。这意味着险资在权益市场的“弹药”充足,未来仍有加仓余地。

  离全面牛市有多远

  大体量的保险资金入市,无疑为A股带来了一股源源不断的“长线”资金。

  但受保险需刚性兑付特性的影响,险资偏爱的投资标的与传统公募基金有所不同,他们更青睐银行、电信、公用事业、能源等高股息率板块的价值蓝筹股。

  险资大举买入这些板块,带来了典型的结构性行情。相关个股和板块获得支撑跑赢大市,但资金主要在价值股间腾挪,对成长板块和整体指数的拉动相对有限。

  2023年以来,险资明显加大了港股配置力度,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保险资金“*”流向了估值更低、股息率同样可观的港股市场,而非A股。这种分流也使得险资入市对A股的提振作用被摊薄。

  尽管如此,保险资金作为近两年最重要的机构增量资金,其动向仍深刻影响着市场情绪和预期。

  险资入市新模式正在改变A股的资金结构——长期资金的占比在提高,价值投资理念更受重视,市场波动性有望降低。

  不过,目前险资投入股市的体量相较其数十万亿的总资产仍有限,且偏好集中于少数板块,助推银行股再创新高。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界面新闻表示,在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可突破传统固收依赖,通过权益投资增厚收益,缓解利差损压力。政策同时要求险企“分类施策”,即根据自身偿付能力、投资能力设定差异化比例,这将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 

  当然,这其中存在风险与挑战。政策放宽需警惕“一放就乱”,需配套完善信息披露、穿透监管,防止资金违规流向高风险领域。险企亟需提升投研能力,避免“盲目跟风”导致资产泡沫化。同时,需要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让险资等长期资金真正“留得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中使馆提醒中国赴美留学生谨慎选择赴休斯敦航线入境
  • 亲子家庭圆桌对话|名校校长们聚在一起,探讨这些话题
  • 大商所、郑商所夜盘收盘,焦煤涨超1%
  • 景区回应“鲁迅夹烟墙画被投诉”
  • 上合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上升(国际论坛·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 世界首例!中国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
  • 美韩元首30分钟会谈将向媒体开放,韩媒担忧:特朗普或公开施压
  • 人民日报评论:职场妈妈育儿难,谁来看见谁来帮忙?
  • 轴承与特殊钢供应商铁姆肯任命新总裁兼CEO
  • Figma获华尔街 “中性” 评级:高估值与竞争加剧引发担忧
  • 黄浦江畔飞来一群“男鹅”,马修·伯恩巅峰之作又回上海了
  • 平安好医生给出互联网医疗盈利新解法
  • 英特尔:特朗普的交易对股东和国际销售有风险
  • 泰尔茂株式会社将以15亿美元收购英国器官保存设备生产商OrganOx
  • 特朗普威胁吊销全国广播公司(NBC)与美国广播公司(ABC)执照
  • 特朗普驳斥芝加哥市长 称其“无能”
  • 连锁药房门店增至15385家 老百姓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98亿元
  • 北京君正: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2.85%
  • 媒体:“补贴未至涨价先来”?读懂来自市场的提醒
  • 东莞控股:董事王庆明辞职
  • 海兰信2025上半年业绩亮眼,多领域突破助力海洋强国与数字中国建设
  • 特朗普将签署行政令强化联邦政府对华盛顿管控
  • 金诚信:聘任公司常务副总裁王慈成先生兼任公司总经济师
  • 稳定币有望重塑数万亿美元的美债市场
  • 联发股份: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无逾期对外担保
  • 劲嘉股份(002191):披露公司涉及诉讼进展
  • 新易盛:上半年净利润39.42亿元 同比增长356%
  • 哈尔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135.16万元,同比下降29%
  • 全聚德: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238.29万元,同比下降57.79%
  • 华夏幸福:上半年归母净亏损68.27亿元
  • Keep2025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0.8%
  • 明天打新!北交所又一新股,16家战投名单出炉
  • 特许通信Spectrum套餐增量不加价
  • 七喜母公司将以超180亿美元收购皮爷咖啡母公司
  • 奇瑞集团:将供应商平均支付账期压缩至47天
  • 马斯克旗下xAI在对抗OpenAI过程中,秘密地放弃了非盈利公司身份
  • 五粮液推新品猛攻年轻市场!“茅五泸汾洋”集体狂飙,食品ETF(515710)摸高3.48%!
  • *ST新元: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6506.55万元,亏损扩大
  • 效仿英特尔协议,美国主权财富基金或入股更多公司
  • 马斯克旗下xAI起诉苹果和OpenAI 指控其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