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退出节奏加快强制赎回成为主流

音符科技网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图侵删)

  ◎记者 张欣然

  伴随A股好转行情持续演绎,可转债市场退出节奏明显加快。今年以来已有91只可转债公告退出,强赎数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所谓“强赎”并非简单清退,而是通过条款设计倒逼投资者转股,最终表现为一波波集中转股潮。与此同时,可转债供给收缩与“固收+”基金等机构需求稳定并存,市场存量趋紧,价格和仓位博弈加剧。可转债行情能否延续,取决于增量资金能否持续入场,以及市场风格的平稳切换。

  年内强赎数量已超去年全年

  伴随权益市场持续回暖,可转债市场的退出节奏显著加快。

  从退出方式来看,强制赎回成为主流。据测算,7月强赎可转债数量达到19只,为2021年以来单月第二高值。截至2025年8月中旬,已有91只可转债退出(包括已经公告强赎即将退市的可转债),其中有75只可转债提前赎回,数量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占比达到82.4%。

  可转债退出提速与股市行情密切相关。兴业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左大勇表示,自6月下旬以来,A股进入稳步推升的“慢牛”阶段,中证转债指数随之突破上行,带动可转债整体价格抬升。在此背景下,大量可转债触发了“强制赎回条款”。短期内,可转债价格尤其是偏股品种的价格中枢迅速抬升,导致触发强赎的可转债数量迅速增加。7月共有38只可转债触发强赎条件,占比达到8.24%。

  根据约定,若正股在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15日收盘价高于转股价130%(部分条款为120%),发行人即可启动强赎。该约定的目的在于促使投资者尽快转股,避免可转债长期滞留,减轻利息支出,同时通过转股补充股本、优化财务结构。

  一旦公司发布强赎公告,绝大多数投资者会选择提前转股,从而分享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换言之,强赎条款本质上是“倒逼转股”,最终体现为可转债转股潮的集中出现。

  从长期趋势看,可转债退出路径也在悄然变化。证券分析认为,2022年至2024年间,以强赎和转股方式退出的比例由96%下降至82%,到期赎回比例上升至近20%。不过,随着2025年市场震荡走牛,可转债强赎与转股规模显著回升,仅上半年就有超过九成可转债通过转股实现退出。

  供需矛盾仍较突出

  伴随着多家可转债公告强赎退出市场,可转债市场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截至8月17日,可转债总存量6460.16亿元,较年初减少876.06亿元。

  从发行端来看,可转债供应仍在稳步推进。据测算,截至8月上旬,获中国 *** 核准批复、上市委通过及交易所受理的可转债规模分别为80亿元、90亿元和228亿元。与去年相比,今年审批节奏明显提速,预计年内大部分储备项目有望顺利落地。

  从需求端来看,“固收+”基金对可转债的配置作用依旧存在。中泰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吕品表示,随着A股市场走强,“固收+”基金规模扩张显著。截至7月末,混合一级债基、混合二级债基份额较年初累计增长13%,其中部分已流向可转债市场。

  退出端的压力更为突出。年内仍有466亿元可转债即将到期,其中将在10月28日集中到期。“目前该可转债余额高达360.05亿元,若临近到期仍存在大额未转股部分,或将出现集中转股或兑付情形,引发机构资金大规模调仓。与此同时,若正股价格继续上涨10%,预计还有约300亿元可转债触发强赎,进一步加快市场退出节奏。”吕品说。

  “一方面供给收缩,另一方面需求稳定,可转债市场在存量趋紧的格局下,价格和仓位的博弈更加凸显。”一位银行理财投资经理表示,今年可转债投资已为其组合贡献了可观收益,后续还会考虑加大对可转债的配置。

  短期交易性机会凸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可转债市场仍有资金驱动的活跃表现,但后续行情能否延续,取决于权益市场的持续性与资金面的稳定。

  左大勇表示,可转债ETF规模屡创新高,成为可转债市场的核心推动力。部分次新券的高估值,主要受被动资金推动,抢筹现象阶段性突出。在整体估值已偏高的背景下,局部品种出现明显溢价。“后续若资金续不上,或者前期入场资金出现退出迹象,可能成为短期行情波动的关键因素。当前可转债上涨高度依赖权益牛市,短期仍应以交易性思路为主。”左大勇说。

  东方金诚也认为,虽然可转债价格已回升至2020年以来的高位附近,但在“慢牛”行情与小盘股持续活跃的支撑下,市场情绪积极,叠加供给偏慢,有望继续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形成正反馈机制。然而,须警惕小微盘交易拥挤度走高,以及8月末业绩披露期带来的潜在冲击。该机构建议,投资者应提前规避弱资质个券,关注风格切换节奏,逐步增配具备业绩支撑的大盘优质品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两起“新三样”领域偷骗税案公布,新华社:越是政策受益者越应是合规经营者
  • 可支配资金近6亿仍融资,九华旅游5亿定增计划遭监管问询
  • 东方雨虹财务违规,牵出实控人资金危机
  • 牛!沪指创近10年新高,全市场成交创历史第三高,恒科指涨1%,科网股普涨,国债大跌,商品分化
  • 中国银行:副行长杨军任职资格获核准
  • 智元人形机器人开启线上预售
  • 外交部:敦促有关国家尊重中国主权和香港法治
  • 上期所发布燃料油、石油沥青、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期货期权合约
  • 水利部:今年“七下八上” 暴雨洪水极端性强致灾性高
  • 公募150亿参与定增!易方达、诺德、财通抢筹TCL科技,有个股浮盈超200%
  • 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B累计保障20次出舱任务,实现“4年20次”延寿目标
  • 水利部:极端突发事件仍可能发生,预计至8月底有台风生成可能
  • 陈果:市场震荡慢牛,AI、医药、非银金融等方向值得关注
  • 陈睿卸任B站旗下多家公司法人 或从“业务操盘者”转向“战略掌舵者”
  • 上期所发布胶版印刷纸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业务细则
  • 诺和诺德股价上涨,因Wegovy获美国批准用于治疗肝病
  • 全球经济暂扛住关税冲击,但下半年逆风更强
  • 李云飞呼吁比亚迪粉丝避免陷入无畏的网络纷争,保护好自己
  • 央行副行长邹澜:不断完善我国动产担保法律制度体系,促进担保物范围不断增量扩面
  • 收评:港股恒指跌0.37% 科指涨0.65% 军工股、汽车股走强 影视股大涨
  • 央行副行长邹澜:统一登记开创动产融资市场发展新局面
  • 博时基金市场异动陪伴8月18日:A股三大指数延续强势表现,创业板指涨2.84%
  • 华为重夺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榜首,小米降至第四
  • 康泰生物:三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MDCK细胞)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 比亚迪李云飞:中国汽车市场很大,全球汽车市场更大,容得下百花齐放、百船出海
  • 比亚迪李云飞:比亚迪和咏春一样,专注自身发展从不主动针对同行
  • 全国政协委员尹艳林:破除行政干预,先让有钱人能消费
  • 比亚迪李云飞:不拉踩同行是我们的原则,良性竞争才能推动行业进步
  • A股,涨停潮!刚刚,两大消息来袭!
  • 比亚迪李云飞:只咏春成不了江湖,只比亚迪成不了中国汽车
  • 从“关键伙伴”到头号靶子,为何特朗普眼中印度“光环”不再?
  • 山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原总队长张青青被“双开”: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违规套取财政资金
  • 如果俄乌达成停火协议,中国是否愿意成为乌克兰安全的保障者?外交部回应
  • 两家万亿级银行,“掌门人”互换!
  • 美好医疗: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32.44%
  • 俄罗斯梁赞州工厂火灾事故遇难人数升至20人
  • 建行多家海外机构负责人调整 总行国际部迎新总经理
  • 19岁小伙被女友10万卖到缅甸,花35万赎回!女友涉诈案将开庭,律师:可民事起诉
  • 一场沉浸式安全教育文明实践活动在沪开展,百组家庭参与体验
  •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尾盘升幅再度扩大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