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绮蝶
特朗普在重点调解俄乌停战的同时,围堵和打压中国的战略并未改变。美国两次延长关税休战,未向中国全面施压,既受制于短期内无法解决的俄乌冲突、加沙危机等国际问题,也受制于就业、通胀及爱泼斯坦名单等国内问题。一旦相关问题得以缓解,特朗普就会如鹰派右翼势力所主张的那样,转向对华采取更多强硬举措。
目前,特朗普 *** 在巴以问题上放弃“两国方案”之后,将聚焦调停俄乌冲突。从阿拉斯加“*会”和8月18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欧洲领导人来看,特朗普促成俄乌停战、改善美俄关系的意图越发强烈。这也符合美国右翼势力从欧洲脱身、聚焦印太挑战的战略主张。
特朗普上周末与普京高调会面,主要目标是斡旋解决俄乌冲突、重启美俄双边经贸、矿产合作。但从战略层面来看,特朗普及其右翼幕僚也是有意赶在普京月底访华前,试探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特朗普暂不借俄石油贸易对中国加征二级关税,不仅是为了照顾后续中美贸易谈判,也是为了避免将中俄推向更深层的合作,这是美国两党政客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克里姆林宫公布有关普京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峰会期间私下聊天的视频。
显然,在开启下一阶段的对华博弈之际,特朗普正在加速在中国周边的外交布局。俄罗斯以外,特朗普还通过关税贸易战和外交手段施压印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中国周边国家,牵制中国的影响力。
对待日本,美国的态度最耐人寻味。近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祀费,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及小林鹰之、萩生田光一等右翼政客参拜了靖国神社,这是对中国和韩国的挑衅。而特朗普 *** 并未做出任何表态。按照以往历史先例,美国外交上一般会公开表达“遗憾”或者私下“关切”。比如,2005年,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美国虽未直接发表警告,但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了对地区关系恶化的担忧。安倍晋三第二次担任首相后首次参拜靖国神社,激怒中韩,当时的奥巴马 *** 对日本行为罕见表达“失望”。

▲2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访问美国。
通过默许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争议性行为,美国继续放纵、鼓励日本突破和平宪法,在安全和军事领域采取更主动的姿态,包括介入南海、 *** ,从而牵制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这也导致中日关系无法彻底改善。特朗普借助关税战和贸易谈判,迫使日本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从而削弱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
韩国对美国的意图心领神会。相比之前的“亲美”的尹锡悦 *** ,韩国总统李在明更注重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反对介入中国台海或南海事务。但根据韩方透露的消息,李在明已决定在8月24日(中韩建交纪念日)访美同特朗普会晤,并已基本确定不会在9月初访华(韩国前总统朴槿惠曾出席2015年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访美前夕,李在明8月18日接见了到访的美国参议员塔米·达克沃思和安迪·金等人。
李在明8月底访问白宫符合前任们“先访美、后访华”的惯例,但不出席中方纪念活动主要应该是美国施压的结果。特朗普升级的关税战也迫使李在明就职后优先将访美提上日程。虽然韩国在经贸和投资方面同中国联系紧密,但安全上依然注重强化美韩同盟。另一方面,韩国国内政治的复杂性、党派斗争的加剧,包括逮捕和审判尹锡悦引发的零星针对中国的 *** *** ,也迫使李在明优先重视对美关系。
菲律宾也是如此。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采取了更为激进策略。即便在反战的特朗普再次执政后,菲律宾也并未收敛在仁爱礁、黄岩岛的冒进行为。尽管特朗普本人很少公开提及菲律宾,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国防部长海格赛斯已多次重申对菲律宾的共同防御条约承诺,宣示在南海问题上坚定支持菲律宾的立场。

▲4月21日到5月9日,美菲举行2025年度“肩并肩”军演。
特朗普把对菲律宾的关税由20%只下调1个百分点,暗示他希望菲律宾做出更多让步。小马科斯在访美期间曾提出,计划在苏比克湾建立由美国支持的弹药制造中心。访美之后,小马科斯更是效仿日本,在 *** 上开始积极表态。美国通过军事、政治以及外交支持,一直在强化与菲律宾的同盟关系,避免其向中国靠拢的可能性,同时借助菲律宾推进美国的印太战略。
印度近来的行为更加投机。近年来,中印关系一度因边境争端和贸易摩擦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印度还通过四方安全对话(quad)以及美印“2+2”部长级对话机制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但印度也在特朗普贸易战压力下寻求与中国开展接触,包括莫迪计划出席月底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印度这次转向貌似是在缓和中印关系,实质上更像是在美国施压下的投机,是为了在地区博弈中争取更大的主动权。

▲2月13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
虽然短期内美印贸易谈判难有进展,但在安全和地缘政治层面,印度仍是美国拉拢的对象。印度近年也曾对中国设置技术贸易壁垒,配合美国的技术封堵。不排除美印接下来通过贸易谈判达成安全和技术层面的合作,尤其是在半导体、AI等关键领域的合作可能加速关键供应链与中国的脱钩。
特朗普的策略也存在显著的风险。首先,这种拉拢和分化在制造地区对立之余,势必迫使周边国家审慎保持“骑墙”心态。其次,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不容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美国的围堵。最重要的是,特朗普的这种策略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尤其是在南海地区,菲律宾的冒进可能引发意外冲突,进而损害美国的地区利益。
随着中美竞争的加剧,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格局将更加复杂。短期看,特朗普的策略或许能够给个别国家制造一定的战略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国家的决策终究要基于自身利益的现实考量。中国需要以更灵活的外交手段,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应对美国的挑战,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美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