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外卖大战暂时 " 休战 ",两家中企却在巴西市场 " 打了起来 "。准确地说,是一家盯着另一家追着打,导致的攻守战。
起因是今年 5 月美团宣布将旗下外卖服务 Keeta 引入巴西,很快,6 月初滴滴旗下的 99Food 抢在 Keeta 之前再次上线巴西。
当中国两大 O2O 巨头会师巴西,想象中的携手共进没能出现,反而是官司一场接着一场。
最早一场是 Keeta 起诉 99Food 高价恶意购买 "Keeta" 广告词。当地时间 8 月 11 日,法院已责令 99Food 三日内停止在 Google 及类似平台上混淆 "Keeta" 关键词搜索结果的行为,逾期将处以每日 2 万雷尔(约 2.6 万元)的罚款。
随后 Keeta 在巴西向当地法院起诉 99Food,称其通过巨额现金预付激励(12 亿元)与商户签订排他协议,明确禁止商户与美团 /Keeta 展开任何形式合作 [ 1 ] 。
最近一场则是 99Food 起诉 Keeta,认为 Keeta 在颜色、图形与字体上刻意模仿 99Food,易使消费者混淆,其中一条理由是 " 后视镜中 Keeta 的 ee,是 99"。
三场官司都是在最近 1 个月内发生,而且是 Keeta 尚未正式开始在巴西上线的情况下。由此可见,滴滴对于美团这个国内 " 老熟人 " 登陆巴西,有多么忌惮。
" 二选一 "、抢关键词、诉 LOGO,滴滴目标明确
*** 流传着一张巴西外卖市场竞争时间线,从中可以看到自 iFood 成立到 2016 年 Uber Etas 进入再到 2019 年滴滴推出 99Food,整个巴西市场竞争相对来说都比较平稳。

到 2022 年,滴滴就被 iFood 用一招 " 二选一 " 打到退出游戏。后者当时强迫商户们在自己和别家平台之间做抉择,才刚起步的滴滴和 Uber eat 直接撑不住退场了。
事实上,这件事之后巴西反垄断组织巴西经济保护行政委员会在 2023 年也制定了新规,不允许外卖平台与商家签订排他性协议,这一规定将从今年起生效,这成为滴滴与美团在今年进军巴西的契机。
从竞争时间线也能看出,进入 2025 年两家的交集越来越多。滴滴虽然是卷土重来,且有更充分的准备,但面对美团这个老对手,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于是在美团之前抢先进入,紧接着当月就开始实施 " 二选一 " 计划。
最初是一个巴西自媒体爆料,称滴滴 99Food 向商户开出巨额现金报价,以签订 " 半独家 ",99Food 要求商户不得与 Keeta 合作,但可以继续跟 iFood 合作。
该自媒体在巴西经营着一家餐饮咨询服务公司,他在作品中称,自己很多客户收到了滴滴的 " 半独家 " 报价," 我有一位客户收到了 600 万雷尔的报价 ",折合人民币接近 800 万元。

图:巴西自媒体作者(餐饮咨询公司经营者)爆料,YouTube 页面
随后,巴西权威媒体《O Globo》的报道也证实了该行为。《O Globo》称,滴滴 99Food 在当地与商户签署排他性合作协议,核心内容是明确要求商户不得与美团 /Keeta 及相关实体展开任何合作,但不限制商户与 iFood 的合作。


不过,在巴西商业媒体《Isto É Dinheiro》的相关报道中,滴滴 99Food 传播总监 Bruno Rossini 回应称,确实与部分餐厅签署了类似的排他性合作协议,但并非 " 所有餐厅 ",其表示 " 这是一种面向核心商户的战略 " [ 2 ] 。
但 Keeta 认为,滴滴 99Food 在当地通过向商户提供巨额预付款,以禁止商户与 Keeta 合作但不限制与 iFood 合作,是一种针对性的市场排除机制,只是为了阻止 Keeta 正式在巴西推出。
Keeta 在法庭文件中表示,99Food 与核心商户签订的这类 " 排他性条款 " 违反竞争法,寻求法院判决条款无效并禁止其在未来合同中的使用。
除了在商户侧搞 " 二选一 ",滴滴 99Food 也尝试从用户侧掐断 Keeta 的流量来源。 *** 就是通过在 Google 上高价购买 "Keeta" 关键词,以混淆其搜索结果,当用户搜索 "Keeta" 时会优先显示 99Food 的广告,这一 *** 被 Keeta 诉至法院后勒令停止。


图:巴西法院对 99Food 高价购买 "Keeta" 广告词一案签发禁令
至于滴滴 99Food 起诉 Keeta 的 LOGO 官司,多少有点迫不及待、无理取闹的感觉在内了。
99Food 的起诉理由是,Keeta 使用的品牌颜色、图形和字体与 99Food 高度相似,侵犯其商标权,并要求法院命令 Keeta 更换标识 [ 3 ] 。其中比较奇葩的一个是说,称反光镜里看到的 Keeta 的 ee,是 99。
很多人不知道滴滴 99Food 在巴西的 LOGO 设计并不是国内常见的橘色和白色,而是神似美团的黄色和黑色,与美团在海外注册的 Keeta 在外观上相仿。

国内对美团都很熟悉,其国际化品牌 Keeta 自 2023 年 5 月便在香港推出,随后在沙特 *** 市场落地。美团无人机 Keeta Drone 也先后在迪拜、香港运营。Keeta 的品牌颜色是沿用的美团品牌黄色。标识和配色已与美团品牌关联超过 14 年,且与 Keeta 品牌本身关联三年。
连续砍出 " 三板斧 ",滴滴的做法其实目标非常明确,即在美团 Keeta 上线之前动用一切手段进行阻击。巴西是全球第五大外卖市场,并且仍以每年 20% 的速度增长。而且站在滴滴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有理由动用一切资源,包括非常规手段。
2018 年,滴滴收购了巴西本土出行平台 99,次年推出外卖业务 99Food,并首先在巴西第五大城市一库里蒂巴上线。2020 年,巴西外卖行业由于疫情而迎来了一轮强势增长。
但 99Food 运营了一年多时间之后,只拿下了 5% 的市场份额。原因是遭到 iFood 的强势拦截, *** 包括但不限于前文提到的 " 二选一 "。滴滴在巴西的首战最终以失败告终,2023 年 4 月 99Food 停止运营。
但滴滴并未气馁,反而是有点卧薪尝胆的意思。原因是除了外卖,滴滴还在巴西运营着出行平台,在杀回外卖市场前,滴滴已经在巴西通过旗下的出行业务累积了 70 万名摩托骑手,超 5000 万的用户(占巴西 1.2 亿移动手机用户的 40% 以上)。
关键的来了,滴滴在巴西的出行平台上线了一个 Entrega(快送)产品线," 摩的小哥 " 们在不 " 接人 " 的时段可以送货。
一般情况下,在城市出行需求的低峰时段,往往是外卖订单的高峰时段。" 摩的小哥 " 们已经累积下的大量配送订单和经验,成为滴滴 99Food 回归巴西的基础。
但滴滴这次回归面临的却是一个更加固化的市场,有报道称 iFood 的份额已经达到了 89%,意味着滴滴想要站稳脚跟就要付出更多努力。
而这时还要迎接来自美团的潜在竞争,对滴滴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但耗资超过 10 亿元预付款与核心商户签订排他性合同,只为阻击一个尚未上线的对手,这种逻辑确实比较罕见。
排除掉一个潜在的新竞争者,对于挑战 iFood 并没有任何助益,反而少了一个可以共同与之对抗、分散火力的盟友。
此外,向单个商户开出数百万甚至过亿元的预付款,在经济成本上既不商业也不理性。
巴西外卖市场规模约 120 亿美元,99Food 在 2019 年 -2023 年初次进入巴西外卖市场时,更高曾占据 5% 的市场份额,粗略计算,每年获取不足 50 亿元的市场份额。
更何况,外卖行业本身是一个薄利生意,摩根大通(JP Morgan)发布的全球在线外卖行业报告(《Global Online Takeaway (2024)》)显示,2024 年全球九家主流外卖平台预测净利润率在 1.5%-3.3% 之间,算术平均值为 2.2%。尽管早期开拓市场确实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但短短两个月耗资 10 亿元预付款,并非小数目。即便进展一切顺利,作为新平台也很难在短期内赚回这笔投入。
要知道,当初滴滴重回巴西的时候宣布要投入 10 亿雷尔,结果目前看,其中的 9 亿雷尔(近 12 亿人民币)都已经花在阻击美团了。

图:据《圣保罗页报》报道,滴滴 99Food 目前在当地已提供至少 9 亿雷尔(近 12 亿元人民币)的预付款,换取针对 Keeta 而不限制 iFood 的 " 二选一 " 排他协议
而滴滴不可能没算过这笔账,那么仍然坚定使用一切可用手段进行阻击,答案可能是它认为 Keeta 是一个比 iFood 更可怕更难对付的对手。
中国企业出海,希望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增量空间。其竞争结果除了在海外受关注,更避免不了在国内被大众审视。极端些来理解,如果在海外业务没做成,可以说是当地的对手太强,叠加文化习惯等因素,新进入者本来就弱势;但如果被同为中国的同行企业在海外打败了,就很难解释了。
写在最后
中企出海原本有着技术和模式优势,但内卷式竞争、" 内卷外化 " 却是把优势让给了外人。
面对涌入的中国竞争者,iFood 的危机感更强烈。
8 月 5 日,iFood 宣布将在 2026 年 3 月前投资 170 亿雷尔(约 220 亿元),旨在应对 Keeta、99Food 等国际竞争者进入巴西市场的压力,这也是该公司历史上更大规模的投资计划 [ 4 ] 。
看着当年被自己用 " 二选一 " 打走的 99Food,如今用这一招来对付同样来自中国的新对手,iFood 不知是什么心情,可能是既疑惑,又偷乐。
[ 1 ] Guerra das entregas_ Keeta acusa 99Food de possível bloqueio em restaurantes,O Globo
[ 2 ] Delivery war_ 99Food arrives in SP in August with clauses against rivals in contracts,ISTOÉ DINHEIRO
[ 3 ] Chinese firms in legal battle over Brazil food delivery,路 · 透社
[ 4 ] iFood anuncia R$ 17 bi em investimentos e mira 200 milhões de pedidos mensaise,bloombergli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