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走到哪了,涨了这么多是不是还可以买?来看今年收益超100%的基金经理最新判断

音符科技网

  来源:六里投资报

  创新药是今年市场一大热点板块,截至818日,有多只医药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已超过100%,港股的创新药指数也实现了翻倍的上涨。

  那么,当下创新药板块走到了哪个阶段,涨了这么多了是不是还可以买?

  8月15日,富国医药基金经理赵伟在富国专场论坛中,以“创新药现在到底是起点还是终点””为题,

  对此做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并对创新药板块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享。

  资料显示,赵伟目前管理有4只基金,总规模约66亿。医药创新基金今年以来回报已经超过100%,精准医疗也有65.48%的净值增长。

 数据:Choice,截至2025.8.17 数据:Choice,截至2025.8.17

 

  投资报曾深访过这位基金经理,赵伟把他的投资 *** 论、医药行业出牛股的规律,细分领域中的投资机会等等,都在交流中和盘托出。点此具体查看。

  在进入证券行业前,赵伟是医药产业界出身,曾就职于葛兰素史克上海医药研发公司3年,之后加入广发自营,还曾任职于招商基金和农银汇理基金。

  在实业界的这几年,让赵伟打下厚实基础,对产业趋势有着他的敏锐和深刻认知。

  在本次演讲中,赵伟的观点旗帜鲜明,创新药是起点,刚刚开始。

  他特别提到,这一轮创新药最主要的逻辑就是出海,

  而以中国临床的速度,以中国临床比较便宜的价格,以中国研发人员在分子筛选和药物筛选的能力来看,

  未来在很多领域,特别是在小分子和抗体领域,中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不可复制的、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全球可能一万亿美金的市场里,如果有30%是中国的企业,那可能就是一个3000亿--5000亿美金的市场。

  如果拿更低10%的销售分成,也有300亿--500亿美金利润的回报。

  以后美国的大药企组团来中国买买买,看看看,这种模式会形成常态。

  未来在投资上,还是要从胜率和赔率的角度来看,

  要选择真正意义上的大单品,这是下一个10倍个股会从中诞生的品类。

  赵伟认为,下一个10倍股可能会出现在自免领域和代谢领域。

  创新药现在

  到底是起点还是终点

  今天复盘来讲,整个医药指数涨得比较多,个股也涨得比较多,大家就比较担心,

  从大家交流的角度来看,更大的问题是,涨了这么多了是不是还可以买?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创新药现在到底是起点还是终点

  结论也可以告诉大家,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是起点,刚刚开始。

  怎么证明这个结论?

  我们过去可以看IND的数量,

  就是从一个idea开始,我们要把这个idea落实成为一个新药,那要经历很长的一个阶段。

  当我们进入到注册临床,已经合成了一部分药品,做了一部分动物实验,向国家局报这个产品要进入临床阶段,我们叫IND

  然后这个产品最后已经做完临床,我们要获批叫NDA

  NDA报了以后,可能在1-2年之内,这个药可能就能获批上市。

  所以从立项开始,到最后成药的这个产品的过程,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

  那这一轮的创新药是今年开始的吗?

  答案不是这样的,不是从今年才开始的。

  其实从2015年开始,我们整个创新药的行业已经在开始慢慢地蓬勃发展。

  2020年开始到2023年,整个IND的行业立项的数量,还在持续创新高。

  所以,我们可以预见,从今年开始,未来整个在国内获批的新药都是持续增长的。

  未来创新药在国内获批的数量,可能会呈井喷式爆发。

  第二个就是说有没有变化,

  为什么今年涨这么多,过去两年就不行?

  我们觉得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我们硬实力的提升,这是很重要的基础。

  同时,国内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也是不停地在吹暖风。

  过去大家听到在资金吃紧的情况下,只能采取无能为力的 *** ,就是对现有池子产品进行降价。

  可能之一次降价的幅度会比较高,所以引发了大家对于整个内生式的以国内市场为基准的板块盈利能力的担心。

  但是从去年开始,包括一些全产业链政策支持新药,包括各种各样的维度来看,

  医保局对于整个创新药的支持力度是在持续吹暖风的,这点资本市场感受得到的。

  创新药

  谈判机制基本形成

  第二个,从招标的规则制度上已经卯死了,很多的规则已经制定下来。

  对于医保局出牌的套路,市场是有预期的,

  有预期的东西对于资本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会担心黑天鹅事件的出现,

  你不会担心原来这个产品卖10000块钱,现在只卖800块钱,

  这种超常规的降价,可能以后是不会再出现了。

  创新药支付比率增速

  远远超过医药这个大盘增长

  第三个,美国的创新药,在1万亿美金的药品盘子里占80%,就是美国80%的药品是支付了创新药。

  20%的商保资金是支持了仿制药。

  那中国是多少?

  只有5%的金额的比例是在创新药上。更高比例还是支持在仿制药上。

  这是因为国内以往创新药的国产化率还是比较低,海外创新药的价格比较高;

  这个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创新药在整个医保盘子里渗透率比较低。

  我们觉得过去几年创新药行业支付比率的增速,是远远超过医药这个大盘子的增长。

  未来,我们可能到不了80%,至少30%—40%这样的渗透率是有可能做到的。

  国内的政策对于创新药,我们认为是非常明显地出现了一个V型的反转阶段。

  海外授权不断

  国产创新药逐步国际化

  我们这一轮创新药最主要的逻辑就是海外,

  我们真的是实现了创新药的出海,

  其实从2020年开始,整个对海外授权的创新药金额实现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增长。

  这和上一轮对于创新药的支持是非常有关的。

  我们以前只听说过把美国的创新药拿到中国来卖得很好,但没有听说过中国的创新药拿到美国去卖,也会卖得很好。

  这个是发生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老美持续地在买我们的产品,

  那意味着我们创新药的竞争力,已经得到了海外创新市场的认可,意味着中国创新药的核心竞争力在提升。

  要快、要好、要出海

  投创新药的最核心三个逻辑

  如果大家认可中国创新药出海的逻辑。

  那我们要怎么去选择股票?

  这个选择股票的逻辑是我们内部一个同事总结,我觉得非常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要快、要好、要出海,这是我们投创新药最核心的三个逻辑。

  这一轮大家不要以为中国的创新力是一个0–1维度的提升,

  本质上是我们工程师红利,是中国人民勤劳刻苦的特征的一个表现,是我们整个化学和生物能力在创新药上的体现。

  我们说中国人擅长做的是1-100的过程,

  0-1可能还是需要发达国家、需要实验室、需要更前端的、高效的维度来实现这样的突破。

  但是中国人在1–100的过程中,已经登峰造极了。

  体现在跟随创新的过程,我们在优化分子上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为什么要快?

  过去美国出现一个可能在临床I期或者II期非常好的药品,我们发现中国同类型的药品和他们的差距,可能在35年这样的阶段,

  他们刚在临床III期有一个非常好的数据出现,中国是没有这样的分子的。

  那现在不一样了,

  我们现在和国外更先进的这些分子的时间差,可能就是在1-2年。

  所以我们跟的是特别快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有一个没有优化这么好的分子,做出了非常好的疗效的同时,国内的这些分子可能做到me better

  或者是在另一些适应症上可以用我们的分子,甚至可以做到first in class,真正意义上之一个做出来非常好的疗效。

  在这个情况下,在1-100做得很极致的情况下,我们未来会占据美国很多fast follow的市场。

  第二个,我们分子优化真的做得非常好。

  这是真的意义上的工程师红利,大家去美国可以发现,其实他们的工作时长,包括他们的效率是相对比较低的,

  但在中国的市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包括在化学上或生物上,体现在小分子和抗体上的筛选过程中,是非常有利的。

  这个结果导致,我们在筛的一些分子,是非常好的。

  在非常快和非常好的基础上,我们最终实现了走出国门,走向美国。

  现在从整个市场交易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创新药占整个全球交易,特别是美国这样的交易市场,接近50%

  去年可能是30%多的一个交易金额。

  所以,未来中国的创新药企是要分享美国更大的创新药企的利润。

  最核心的逻辑就是中国的药真正走到了美国,在5-10年以后,大家可以看,也许美国最主流的抗癌药可能都是中国药。

  I/O+ADC

  1+1>2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过去两年投资的是什么?

  其实我觉得投资的更大的市场之一个是I/O的市场,第二个是ADC的市场。

  大家可以理解,肿瘤是美国也是国内更大的一个领域。

  但是美国过去对于肿瘤,更大的一个治疗手段是什么?

  是化疗,包括一些免疫治疗,就是I/O;是最主流的一个治疗手段。

  肿瘤里面美国更大的药就是K药,290亿美金,就是更大的一个I/O的药品。

  在这两年的过程中,整个I/O的升级,包括化疗的升级,是肿瘤里面更大的投资逻辑。

  I/O的升级就是从我们的PD-1变成PD-1+的一个双抗产品,这里面诞生了很多10倍股;

  然后,我们发现包括中国的ADC已经全面站上了历史舞台,这里面也是有10倍的个股。

  我们投资的、科伦博泰都是这样一个ADC受益于I/O的升级和ADC升级的模式。

  从未来来看,我们觉得整个ADC的投资逐渐要向落地的维度来进展。

  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临床III期要在2027年、2028年逐步在美国获批成药。

  ADC的投资来看,未来是不是还有更多这样的公司,更多这样的分子能够站在全球的舞台?

  我们认为,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觉得现在以中国临床的速度,以中国临床比较便宜的价格,以中国研发人员在分子筛选和药物筛选的能力来看,

  我们觉得未来在很多领域,特别是在小分子和抗体领域,中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不可复制的、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认为以后美国的大药企组团来中国买买买,看看看,这种模式会形成常态。

  下一个10倍股

  可能会出现在自免和代谢领域

  再总结一下,创新药的核心逻辑,

  之一个,经过十年的积累,我们觉得很多的创新药是可以盈利的。

  也告诉大家,这些创新药企不是天天亏钱,一亏就亏三五个亿,亏个五年、十年。

  包括这样的企业出现了以后,大家会发现,你亏一年,可能一年就能赚十亿回来,然后第二年可能变成赚30亿盈利回来了。

  这样一个创新药的盈利也告诉大家,就是在你持续投入的情况下,它的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

  创新药一旦获批以后,它是有很好的利润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大量的出海,价值链的重构。

  未来全球可能一万亿美金的市场里面,如果有30%是中国的企业,那可能就是一个3000亿到5000亿美金的市场。

  如果我们拿更低10%的销售分成,对我们也有300亿到500亿美金利润的回报。

  第三个,有没有大单品的出现?

  未来我们在投资上,还是要从胜率和赔率的角度来看,

  要选择真正意义上的大单品,下一个10倍个股可能是集中在这样的品类上。

  现在来看,到底什么是下一个十倍的品种?

  我们觉得可能会在自免领域和代谢领域,

  因为它也是全球非常大的市场,我们觉得这一类个股,可能会有丰厚的机会。

  GLP-1包括现在大家知道的礼来的替尔泊肽,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都是在减肥领域非常重磅的药品。

  我们国内的GLP-1的分子,也是在临床过程中,在不停地优化的情况下,我们也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分子真正意义上实现进入到美国市场。

  包括老年痴呆,也是美国更大的一个未被满足的临床的市场,

  还有siRNA小核酸这样的一些药品,从今年的投资上已经开始反映出美国的一些药企对于可能更前期的一些管线的关注。

  细胞基因治疗,包括美国已经成药的核素的一些药品,都是我们觉得在投资领域应该持续关注的药品。

  医疗器械处于

  底部向上反弹的过程

  刚才跟大家分享了一些创新药的投资,但是,医药还有其他的一些行业也有投资机会。

  这里面除了创新药以外,我想提的是器械,

  我觉得从自己的理解来看,就是器医疗器械整个的投资,更像两年前的创新药。

  大家可能觉得未来1-2年,整个子板块还是跑不赢创新药整个行业。

  但是,我们觉得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来看,从赚钱的角度,从赔率的角度来看,

  它的下行风险相对比较小,同时上行是有一定空间的;

  医疗器械是处于一个底部在向上反弹的过程。

  从政策方向来看,今年特别明显地发现,整个医保局,包括整个政策宣传上,是支持创新器械的国产化。

  器械这个行业里面,我觉得有两个逻辑。

  之一个就是出海的逻辑。

  第二个就是创新的逻辑。

  如果在未来三年,以国内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在业绩企稳的过程中,同时他们的器械又可以逐步推出;

  医疗器械这个行业的并购逻辑我觉得大概率可以展开。

  看两三年以后,可能医疗器械的并购,会成为这个行业里面更大的一个主题投资的机会。

  - 结语-

  投资报原创的稿件,有转载需要的,请留言。

  投资报发布的、未标原创的,可直接转载,但需注明来源和作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荷兰全球保险集团业绩好转股价大涨7.2%
  • A股资金入局详解:险资猛砸万亿元,散户外资潜力大
  • 科创板上市刚一年,达梦数据俩高管先后被立案调查,年薪均超300万!
  • 世纪互联二季度总营收24.3亿元,同比增长22.1%
  • 麦斯莫医疗对美国海关提起诉讼 因其批准配备血氧功能的苹果手表进口
  • 君龙人寿上海分公司开业:将从养老需求切入,深耕银保、中介渠道
  • 北约将在瑞典建立基地管理士兵调动
  • 男子称可内购王力宏演唱会门票,超20人疑被骗,警方通报
  • 活力中国调研行|创意汇聚让更多晋江“鞋”走向世界
  • 捐出1亿元设基金培养优秀医生的刘进,再度入围工程院院士候选名单
  • 卢比肯科技计划以每股4.75美元收购Janel集团
  • 著名村落文化研究学者、中南大学教授胡彬彬逝世,享年66岁
  • 东贝集团: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821.52万元,同比下降31.60%
  • 宝济药业再度递表港交所
  • 全新蔚来ES8预售价41.68万起,电池租用方式购买下探至30.88万
  • 乌干达同意接收美国遣返的第三国非法移民
  • 美国和欧盟对汽车、药品等征收关税
  • “我认识大把警察”!女子在麦当劳殴打辱骂他人,警方通报:行拘5天
  • 观察|vivo推出MR头显:消费者可进店体验但暂不售卖,有何用意?
  • 福瑞达: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1.08亿元,同比下降15.16%
  • 美凯龙:常州美开所持4302.3万股将被司法强制执行
  • 中国石化:拟5亿元-10亿元回购公司A股股份丨公告精选
  • 越秀服务:上半年股东应占盈利约2.39亿元,4个项目物业费实现提价
  • 卓胜微:2025年1-6月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2.16亿元,转回或转销约1.22亿元
  • 诺瓦星云: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2.94亿元
  • 航天彩虹:8月2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增持股份至18.9%
  • 杭州中小学将迎来近10年“最长学期”
  • 688692,总经理刚被留置,副总又被立案调查!
  • 投资者跑步入场!新开户数和业务咨询量“双增长”,部分券商佣金费率低至万1以下
  • 蔚来全新ES8预售价公布即引爆市场,美股开盘飙涨超7%
  • 山东钢铁:上半年扭亏为盈 “变革求生”成效显著
  • 航天彩虹: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49万元
  • 阿特斯: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7.31亿元
  • 隐适美把国产巨头时代天使告了
  • 经济学家: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可能会导致劳动力萎缩
  •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近3年后,嫌犯首次在意大利被捕
  • 罗普特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80%
  • 潮宏基: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3.31亿元,同比增加44.34%
  • 太极集团: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1.39亿元,同比下降71.94%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