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财报星球
踩雷可转债项目,投行业务合规堪忧。
近日,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杭州市公安局出具的《调取证据通知书》,直指公司因涉嫌欺诈发行证券案被立案调查取证。截至目前,案件处于公安机关侦查阶段。
这意味着,2024年1月浙江证监局就思创医惠披露虚假年度报告并使用虚假财务数据欺诈发行可转债所作出的行政处罚与市场禁入,正由证监执法阶段向刑事侦查阶段延伸。
01
8.17亿可转债涉嫌欺诈发行被侦查
保荐方中信证券卷入其中
据企业预警通,2021年1月26日,思创医惠面向不特定对象发行了一笔总额为8.17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期限6年,票面利率1.50%,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兼主承销商,并承担持续督导职责。

保荐书中载明保荐代表为马齐玮、徐峰,项目协办人为游通,经办人员包括张睿鹏、王金蛟、俞萤、董垚婧。

目前来看,中信证券存在失职的情况。2021年11月19日,深交所对中信证券采取书面警示,对负责上述可转债的两名中信证券签字保代通报批评,理由包括:对大额、长期预付款未做穿透核查,向交易所出具的《承诺函》与事实不符,相关核查意见“不真实、不准确”。

事情要从2020年说起。2020年8月16日,深交所发问询函,要求核查思创医惠35家被投资单位的投资目的与会计处理,预付款项涉及单位业务合作的具体内容,相关单位是否与思创医惠及其5%以上股东、董监高人员存在关联关系,预付款项是否存在变相资金占用或者违规财务资助情形。
而上述身负承担持续督导职责的2位中信证券保荐代表,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已经关注到预付款存在金额较大且持续增加、股权投资长期未实际投资等异常情形,却未进一步进行核查。
并且,在2021年1月6日,思创医惠在启动发行可转债前,两位保代还向深交所出具《承诺函》,明确承诺公司没有发生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和侵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如此违规操作,中信证券或难逃干系。
02
2025年上半年
承销保荐项目数量居行业首位
据Wind数据,2025年上半年共有33家券商(子母公司合并,下同)担任了IPO、定增、可转债等股权融资项目保荐机构。其中,参与IPO项目保荐的券商机构共25家,参与定增项目保荐的券商机构共23家,参与可转债项目保荐的券商机构共14家。
从项目数量来看,IPO项目方面,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有51家企业IPO项目发行。其中,中信证券以6家保荐数量位列之一,并列第二的、华泰联合、均为5家保荐数量。
在定增领域,中信证券同样独占鳌头,2025年上半年保荐16家定增项目遥遥领先。对比之下,同期中信建投、国泰海通、的定增保荐项目数量分别仅为6家、6家、5家。
可转债方面,2025年上半年,内地共发行20只可转债,发行金额302.8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中信证券以68.0亿元的承销金额摘得桂冠。

大举发力投行业务,中信证券投行业务合规压力不小。在2025年一季报中,中信证券披露,2025年4月9日,中信证券华南收到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应诉材料。吴彩泉等11名原告提起证券虚假陈述诉讼,要求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赔偿其投资损失,东旭集团有限公司及中信证券华南等其他36名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诉讼金额合计人民币182.82万元。
在可转债方面,2024 年1月5日,中国 *** 对公司出具了《关于对中信证券股 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4〕4号)。中国 *** 指出,中信证券保荐的股份有限公司可转债项目,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当年即亏损、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中信证券就中国 *** 提出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并提交了整改报告。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77.61亿元,同比增长29.13%;净利润65.45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9.76亿元,同比增长12.24%。
业务要做大,合规问题不可小觑,中信证券”吃一堑,长一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