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的“遗产”

音符科技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40 多年前,堪萨斯城联储成功邀请沃克尔来到大提顿国家公园,我很自豪能延续这一传统。" 当地时间 8 月 22 日,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的发言意味深长。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通胀率曾一度高达 13.3%。为遏制恶性通胀,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克尔将利率前所未有地提高到了 20%,最终遏制住了通胀,付出的代价是美国 GDP 增速从 1978 年的 5.5% 降至了 1982 年的 -1.8%。

两个时代各有特点,鲍威尔的表现可圈可点,一方面,虽然疫情暴发后美联储抗通胀的动作稍慢,鲍威尔后知后觉,但没有出现方向性错误,其任期内数十年未见的高通胀基本被 " 暴力加息 " 浇灭,长期通胀预期并未失控。

面向未来,鲍威尔更新了外界期待已久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从 " 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 "(FAIT)转向 " 灵活通胀目标制 "(FIT),在最初的动荡后最终实现了 " 拨乱反正 "。

在 " 谢幕演出 " 上,鲍威尔希望后人会将自己视为另一个沃克尔,留下自己的 " 遗产 ",他的愿望能否实现?

误判

在疫情暴发后,鲍威尔一度判断失误,美国通胀率意外飙升至数十年未见的高位。

在 2020 年通胀率低于目标之后,2021 年 3 月和 4 月大幅攀升。最初的通胀率激增集中在供应短缺的商品上,如机动车辆,价格涨幅极大。鲍威尔和同事们最初判断,这些与疫情相关的因素不会持续,因此认为通胀的突然上升可能会很快过去,不需要货币政策的干预。

" 通胀暂时论 " 当时被广泛接受,大多数主流分析师和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行长都持这一看法。普遍的预期是,供应状况会较快改善,需求的迅速复苏将走到尽头,需求会从商品转向服务,从而降低通胀。一段时间内,数据与暂时性通胀的假设一致。2021 年 4 月至 9 月,核心通胀数据每月都在下降,尽管进展比预期缓慢。

但到 2021 年年中,这一假设的支撑开始减弱。从 2021 年 10 月开始,数据明显不再支持暂时性通胀的假设。通胀上升开始从商品扩展到服务领域。很明显,高通胀并非暂时现象,如果要保持通胀预期的稳定,就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回应。鲍威尔后来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从 2021 年 11 月开始调整政策,金融条件开始收紧。在逐步结束资产购买后,美联储于 2022 年 3 月启动了暴力加息进程。

美联储原副主席唐纳德 · 科恩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更佳货币政策实践是基于预测的,但此前全球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这种冲击大约一个世纪才出现一次,新冠疫情导致了停工等一系列影响,以往的模型并不适用于这种特殊情况,分析起来很困难。因此,对通胀的预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错误的,央行和私营部门都是如此。疫情导致了供应链中断,货币和财政政策 *** 了需求,俄乌冲突影响了能源价格,一系列因素导致了通胀超出预期。

" 美联储对预测失去了信心,因此不得不依赖通胀和工资等实时数据,货币政策存在滞后性,在应对问题上有点迟缓。但无论如何,在通胀上行过程中,美联储通过激进地提高利率弥补了货币政策的滞后。" 总体而言,科恩认为美联储做得很好,在认识到通胀的持续性后,美联储采取了非常有力的行动来应对。

升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重要的是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框架也是如此。

2020 年 8 月 27 日,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宣布,美联储对货币政策执行框架进行重大调整,采用 " 平均 " 通胀目标制。美联储仍将 2% 作为通胀的长期目标,但改为在特定时间内将通胀均值维持在 2% 水平。

2020 年框架的设计适合用来应对低利率、低通胀的情况。但在 2020 年之后的几年里,美联储面对的不是低利率和低通胀,而是高通胀以及如何应对高通胀。

新冠疫情暴发后,美联储和美国 *** 推出大规模 *** 措施,但很快导致通胀升至几十年来更高水平,美联储走上了一条与 2020 年货币政策框架几乎毫不相关的路径。

鲍威尔反思称,2020 年货币政策评估的背景是,彼时美国经济处于 " 新常态 ":低增长、低通胀、极为平坦的菲利普斯曲线,利率长期接近有效下限(ELB)。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政策利率在 ELB 停留长达七年。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若再遇衰退,利率会再次回到零附近,且长期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利率可能因名义利率受限而上升,进一步压制就业与通胀,形成不利循环。

因此,2020 年美联储引入了 " 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 ",以确保在利率受限的情况下,通胀预期仍锚定在 2%。美联储强调,在长期通胀低于 2% 后,政策可能允许一段时间通胀 " 适度高于 2%"。

" 但疫情后情况完全不同,经济重启带来 40 年来更高通胀。与大多数央行和分析人士一样,我们最初判断通胀会快速回落,而无需大幅紧缩。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美联储果断加息 525 个基点(16 个月内),并结合供应链恢复,推动通胀回到目标附近,失业率并未出现以往那种急剧上升。" 鲍威尔复盘道。

在五年一度的货币政策框架评估后,鲍威尔宣布 " 平均通胀目标制 " 切换至 " 灵活通胀目标制 "。

鲍威尔表示,今年的审查考量了过去五年经济状况的演变。在此期间,我们看到通胀形势在面临巨大冲击时可能迅速变化。此外,目前的利率远高于全球金融危机和疫情之间的时期。美联储无法确定利率在长期内将稳定在何处,但目前的中性水平可能高于 2010 年代。

法国里昂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李徽徽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有四点关键修改需关注:一是 2% 目标被再次置顶,FIT 回归、FAIT 退场;二是删除 "shortfalls(就业短缺)" 的表述,允许在通胀风险抬头时先发制人;三是五年一评常态化;四是风险表述从 " 低利率世界 " 转向 " 广谱情境 ",并承认关税、供给与中性利率不确定。

FIT 的要点是:去情景(不再绑定低利率时代)、去补偿(不再承诺过冲)、重对称(在就业与通胀张力中动态权衡),既不预设宽松,也不把低利率当常态。新框架的好处是政策反应更 " 通用 ",但代价是承诺减弱、沟通难度上升,对信誉要求更高。李徽徽倾向认为,新框架整体上降低了对持续高于 2% 通胀的容忍度,但对 " 短暂的、可回落的 " 通胀上冲,在就业风险放大的场景下会给一点时间。

在李徽徽看来,这次货币政策框架变化不是 " 回头 ",而是 " 升级 ",也就是把场景化承诺换成跨周期机动权。FAIT 是 ELB+ 低通胀年代的产物,用 " 适度过冲 " 稳预期;现在是关税可能导致再通胀、移民收紧可能抑制劳动力供给、中性利率可能抬升的世界,继续讲 " 过冲 " 只会让 2% 的锚定目标发虚。

" 遗产 "

弹指一挥间,鲍威尔 8 年任期即将告一段落,他会留下哪些 " 遗产 "?

李徽徽表示,鲍威尔有三件事可称为 " 遗产 ":一是框架拨乱反正,正式关掉 FAIT 的 " 过冲窗口 ",回到 FIT,把 2% 名义锚 " 拧紧 ";二是工具箱现代化且有纪律退出,比如 SRF(常设回购便利)、FIMA(外汇与国际货币当局回购便利)常备, *** FP(银行定期融资计划)等按期停止新贷;三是制度化复盘(五年一评),公开修订《长期目标与货币政策战略声明》。这些举措,构成其任内可持续的 " 制度资产 "。

但鲍威尔与沃克尔或许不可简单类比。李徽徽分析称,沃克尔面对的是需求型高通胀,用深衰退重锚预期;鲍威尔处在供给冲击 + 财政掣肘 + 中性利率可能上移的时代,目标是以更小社会成本稳住锚——从结果看,失业率的代价目前仍可控,但 " 慢半拍 " 的风格也让市场多走了几次 " 先松后紧 " 的情绪循环。

鲍威尔希望确立超越其任期的指导原则,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长远影响几何?李徽徽预计,未来更像是 " 温和通胀 + 更高中性利率 + 频繁供给冲击 " 的世界,通胀锚 2% 的目标变硬、货币政策 " 小步快跑 "、价格更活。这套框架不是为了让通胀更低,而是为了让对通胀的 " 制度性容忍度更低、策略切换更快 "。对于经济是 " 稳住锚、少摇摆 ",对市场是 " 波动更前端、溢价更长期 "。

对于鲍威尔,李徽徽的整体评价是 " 战术合格、战略稳健的风险经理 ",无论加息还是降息,整体偏后手,先等数据坐实,再大步修正。

在央行年会上,鲍威尔似乎已经开始反思。他强调,货币政策必须是前瞻性的。若劳动力市场或其他因素对物价稳定构成风险,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可能是必要的。

这也意味着数据依赖模式进入新阶段。李徽徽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本质上不是抛弃数据,而是数据依赖 2.0 版,也就是把 " 看数 " 升级成 " 看路径 + 看尾部 "。框架删掉 " 就业短缺 " 的表述,明确允许先发制人;但同时强调 " 不走预设路线 "。这意味着决策不再等 CPI 出来才动,而是用领先变量(工资黏性、非住户服务核心、通胀预期)、传导节奏(关税的递延累积)和金融条件指数来做小步快跑和滚动验效。未来美联储利率政策或更倾向 " 早一点、小一步 " 的微调,避免 " 晚很多、重一锤 ",这既是 FIT 的精神,也是对后疫情时代教训的纠偏。

正如 5 年前谁也没有料到 FAIT 刚推出便走到生命尽头,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能否在新的时代潮流中如鱼得水?时间会给出答案。赞誉与批评如影随形,鲍威尔的功过自有后人定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浙江万千乡村铺展“共富共美”画卷(活力中国调研行)
  • 卡尼将重心转向欧洲,推动能源与防务合作协议
  •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英国面临提高潜在增长率的挑战
  • 孙颖莎/王曼昱WTT欧洲大满贯瑞典站女双夺冠
  • 聚焦杰克逊霍尔:鲍威尔最后一讲开启宽松之门 华尔街群情激昂 各国央行行长回应
  •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劳动力市场成功抵御近期冲击
  • 韩日领导人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强调稳步推进双边关系
  • 信贷助推人工智能热潮,泡沫担忧亦随之而来
  • e法耀陇原|甘肃:用“网格密钥”解锁基层治理
  • 莫迪称印度即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 官方通报“杨宗纬舞台上意外跌落”:已就近送往重点医院
  • 申万宏源一周回顾:慢下来,会更远、更高、更好
  • 68岁保洁员因劝阻游客不要乱扔烟雾棒被打,警方通报:陈某某、魏某、魏某某被行拘、罚款
  • 王健林,罕见现身!
  • 杨宗纬从舞台意外跌落,被救护车拉走
  • 刚刚,中国女排3比1墨西哥
  • 鲍威尔的“遗产”
  • 芬兰总统提出与俄罗斯恢复关系的条件
  • 伊朗称摧毁一与以色列有关的恐怖分子团伙
  • 王曼昱晋级WTT欧洲大满贯决赛将与孙颖莎争夺冠军
  • 水美新疆第五集丨丝路文明之水韵(上)
  • “价格屠夫”零跑首次半年度盈利 朱江明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 小米王晓雁:年内小米之家将超2万家
  • “硬科技”火了,机构密集调研
  • 老人被咬伤,家属拖着两米多长眼镜王蛇冲进医院
  • 被羁押的斯里兰卡前总统维克拉马辛哈入院治疗
  • “瓜子大王”惨淡!半年净利暴跌73.68%
  • 尺素金声|算力全球第二,数字中国建设基座更稳固
  • 北约官员称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援
  • 世锦赛开门红!中国女排小组赛首场逆转墨西哥女排
  • 印度将暂时停止向美国寄送包裹
  • 周末重磅!“超级赛道”算力传来大消息!
  • 在万里铁道线上书写奋斗芳华——走近第七届“最美铁路人”
  • 3人在乌兰哈达火山景区内殴打保洁员,被行政拘留
  • 朱立伦宣布交棒:恳请卢秀燕承担国民党党主席重任
  • 外媒: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作用
  • 广东梅州大埔县一施工现场崩塌,致2名人员被困
  • 位于青海茫崖的花土沟机场正式更名为海西茫崖机场
  • 张勇任海南海口市委副书记,丁晖另有任用
  • 大连一高校被曝全员停发工资,学校被执行总金额超35亿元,校方最新回应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