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2016年出发到今年,澎湃新闻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同创立的专业报道品牌实践项目——“记录中国”已走过十年。经过十年的培育,“记录中国”已成为主流媒体赋能名校社会实践的知名IP。
2025年“记录中国”的主题是:“城市不打烊:高质量发展活力密码。”澎湃新闻记者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师生将实地探访上海、重庆、江苏苏州、安徽合肥、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四川成都等地,走进这些在昼夜交替中始终散发勃勃生机的城市,破解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
今天刊发的是来自“记录中国”成渝线的报道《成都茶馆的昼与夜》,讲述了茶馆这一成都特色场所在昼夜之间持续迸发活力的故事。
一片茶叶如何“醒来”?
提起水壶,往盖碗中倒入开水,翠绿叶片旋转着舒展开来。轻拎茶盖,贴杯沿转上几圈,荡出微微涟漪,静待香气四溢,茶即醒。
八月的成都金琴老茶馆,四川金钱板非遗传承人何宏泉一如往日“唤醒”着一杯早茶,又用这杯茶“唤醒”自己的一天。
茶馆是成都人独特生活方式的载体。据《成都通览》记载,1909年,成都街巷有516条,茶馆就有454家。
如今,夜经济的广大空间吸引着一批茶馆将营业时间向夜晚延伸。夜幕降临,成都人品茗谈天的热情并不消散。从历史传统中走来的成都茶馆,在城市的昼夜间持续迸发着活力。一昼一夜、躁动与静谧,成都这座城市从未打烊。
城市初醒
早晨九点,四川金钱板非遗传承人何宏泉不紧不慢,将两副板子轻放在金琴老茶馆有些包浆的老桌台上,端起了新醒好的盖碗茶。
2008年,四川金钱板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时的何宏泉已经在金钱板大师邹忠新老师门下学习多年。在四川省曲艺协会的组织下,金钱板艺术家们活跃于成都的街头巷尾,为各个社区带去公益演出。而这间茶馆的小戏台,也是何宏泉常常打板说书的地方。
“成都人生来更爱耍,一年四季都有闲暇。正月里忙到郊外看桃花,五月五龙舟竞渡下河坝,中秋节边吃月饼边搓麻。看川戏、看电影、魔术杂耍,公园里散心、品香茶,好潇洒!”地道成都话配合三块楠竹板敲打的清脆节奏,何宏泉将唱词信手拈来,给早间宁静的茶馆添了些热闹。
茶馆里的常客还有一个8岁的男孩,是店员正在读小学的儿子汪子博。平日放学后,茶馆是他的乐园。假期来了,他便跟着何宏泉学打金钱板。一副表演板与一副儿童板,一奏一跟,成了这个从小泡在茶馆里的孩子的独家记忆。

四川金钱板非遗传承人何宏泉教打金钱板。 本文图片均为“记录中国”团队摄
包容共生
金琴老茶馆开张还不到一年,过去这里是一家由小区闲置空地围成的半露天茶馆,设施老旧,光线也不太好。2024年3月,成都市金牛区政协调研后决定提升老茶馆环境。经过半年的改造,便有了现在的样子。
实际上这个“新茶馆”的建筑是自遂宁整体搬迁而来,本体可追溯至清代,茶馆四处散发着古朴厚重的岁月感。如今旧物在这座城市的土地上重新生长。

这里也是成都市文化馆特色分馆,曾举办一系列公共文化活动
下午三点的茶馆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来自成都市京剧研究院的净角青年演员李静东和京胡中阮青年演奏家刘馨丹分别登上小戏台,为满屋茶客带来传统曲艺表演。
“剧团里只要是能开口的都得轮流来这里锻炼。”刘馨丹告诉“记录中国”团队,参演拿到的报酬不多,这样的演出一周会举办三四次。在登台的“人才储备”中,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演员。

28岁的青年演员李静东为茶客带来表演
这古朴空间内,既能遇到何宏泉这样的常客,也有无数偶然的缘分。
“每到一个新的茶馆,你都会发现一些新的人、新的面孔;在不同的时段,可能茶馆里的人或者氛围都会有一些区别。”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陈锦说,在成都,茶馆是一个多功能的公共空间,茶客可以在茶馆里满足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少年、青年还是老年人,无论是消遣赋闲、文艺展示,抑或是社区民意调解,都能在这里包容共生。对老成都人来说,茶馆是生活起居的居室,是信息交换的场所,是文化传播的平台。
市井不打烊
晚上八点,对于成都这座城市并不算晚。
坐落于成都高新区铁像寺水街的陈锦茶铺,背靠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寺和涓涓流水,展览着陈锦的摄影作品,在这个新潮的街区显示出其独特的审美考量。十年前店长包静来到这里时,茶馆就已经保持着夏季至23点,冬季至22点的夜间营业时间。

陈锦茶铺
作为成都“网红”茶馆之一,陈锦茶铺与亚瑟士、COS等品牌都有过合作展览,也接待过许多明星拍摄。传统的藤编竹椅与古老的戏台建筑承载着文化内核,让市井中的成都茶馆迸发出日新月异的活力。
“很多人专门拿着海报过来打卡,问我‘贺峻霖坐过的位置在哪’,反复对比,一定要找到那个同样的角度和机位。”包静告诉“记录中国”团队,之前有一个粉丝,来打卡过后留了一些小小的纪念品,希望给到下个来的粉丝。
30年来,陈锦一直致力于用镜头记录成都的茶馆们,他也见证了很多老茶馆的消亡。但在成都,茶馆文化是不会消失的。老成都的生活方式,正在向多元的、现代的、年轻的领域延伸。一些茶馆融入潮流产业,显现出夜经济的十足动能;也有一些茶馆坚守传统,如金琴老茶馆一样保持着“拒绝任何形式无预约商业拍摄”的态度。
陈锦曾在采访中说道,“市井”二字的本义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狭窄的做生意的场所,拓展为平民百姓的生存空间,凡城镇中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都逐渐纳入了市井的范畴,甚至成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市井从一个纯空间的概念嬗变为更宽泛、更深邃的文化概念。市井,成了一种有别于乡村文化、宫廷文化、士林文化等而特立独行的城镇文化现象。
成都茶馆正是市井风貌的浓缩。昼夜交替,不打烊的茶馆连成不打烊的市井。成都茶馆的故事,正是由当下活跃于市井的人们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