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大的股价定格在0.16港元,总市值仅约21.52亿港元。
沉寂许久的地产股迎来了难得的狂欢。8月25日,在楼市利好政策的预期下,AH股的各大地产股集体飘红。
截至收盘,A股方面,(600246.SH)涨停,(000002.SZ)、(000029.SZ)涨幅超9%,(002146.SZ)、(600383.SH)涨超6%,(600606.SH)、(600048.SH)、(600325.SH)涨幅超4%。
港股方面,万科企业(02202.HK)涨幅为9.86%,融创中国(01918.HK)上涨超6%,龙湖集团(00960.HK)、发展(00017.HK)升逾5%,富力地产(02777.HK)、越秀地产(00123.HK)等涨幅均突破4%。
但热闹都是别人的,曾经的地产龙头企业中国恒大在同一天摘牌退市。
8月25日上午9时起,中国恒大的上市地位被正式取消。目前,在港交所披露易上搜索,中国恒大已正式被列入“已除牌证券”。中国恒大约16年的上市之路画上句点。

恒大被退市的原因是停牌超过18个月。8月20日,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中国恒大的股份自2024年1月29日起已暂停买卖。“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若该公司未能于2025年7月28日或之前复牌,联交所可将该公司除牌。”
2009年11月5日,恒大在香港上市,并以超700亿港元的市值一举成为当时在港上市的更大内地民营房企。此后,恒大一路高歌猛进,销售规模问鼎行业,创始人许家印亦收获“首富”之名。
巅峰之后不久,恒大的泡沫旋即被戳破。2021年,恒大的流动性危机曝光,当年12月即全面开启境外债务重组。此后,由于恒大物业发现134亿元资金被占用一事,“恒大系”上市公司开启了长达500余天的停牌。

2023年7月17日,中国恒大披露了2021和2022两个财务年度的经营数据,合计超8000亿元的天文数字亏损额度,也刷新了中国企业更高亏损纪录。
监管层也早已介入恒大的危机中,自2021年12月起就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对恒大集团进行资产清查专项审计,2022年3月经审计发现恒大地产涉嫌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等违法违规行为。2023年8月, *** 对恒大立案调查。与此同时,2023年9月,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伴随着恒大地产、许家印的先后被调查,恒大推进两年有余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始终难以落实。这也促使香港高等法院决定对中国恒大予以清盘。
2024年1月29日上午,香港高等法院举行中国恒大清盘聆讯,法官现场裁定中国恒大清盘。同日,高等法院任命了中国恒大的清盘人。恒大也成为港股上市公司中更大的清盘案件。中国恒大的股价也就定格此日,报0.16港元,总市值仅约21.52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摘牌退市并不意味着所有工作的结束,相关的清盘工作仍在推进中。据恒大清盘人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清盘人已收到187份债权证明,据此提出的债权总额约为3500亿港元(450亿美元)。
清盘人强调,这并非最终的债权总额。一则因为目前债权申报尚未截止,其次已收到的债权还需经过正式裁决。
与此同时,清盘人还在加紧进行资产变现。据清盘人报告披露,目前,已进行的部分资产变现总计约20亿港元(2.55亿美元)。其中,约8170万港元(1100万美元)来自于中国恒大直接持有的资产,其余约19亿港元(2.44亿美元)来自附属公司持有的资产。但后者并不一定可以全部供中国恒大使用。
“任何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或集团的清盘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虑到本集团业务的规模和复杂性,这一点在本公司案例中被进一步放大。”清盘人在报告中称,中国恒大在多个司法管辖区拥有远超3000家法律实体,在超过280个城市拥有约1300个在建项目,其物业管理服务业务涉及3000个项目。“清盘人正在尽一切努力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