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创新药靠BD大火,医疗器械能否复制这一路径?

音符科技网

“BD(业务发展)是个大热点,我们最近的一次线上会起码有一半时间,分析师都在问相关话题。”近期,一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今年以来,以对外授权为主的BD交易带火了国产创新药市场,跨国药企巨头用真金白银验证了国产创新药的价值。仅上半年,国内创新药BD交易总额就已经达到608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除了药品,医疗器械作为临床诊疗的关键手段,也是整个医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药BD热潮之下,不少行业人士也在问:BD的热风能否吹热医疗器械行业?

站在创新药来看,BD可以分为对外授权和许可引入两大类。今年备受关注的大笔BD交易属于对外授权,常见的模式是国内创新药企将尚处于研发阶段的创新药卖给其他需要的药企,买卖的标的可能是一款药的全球权益,也可以是部分市场的权益。国金证券研报曾指出,BD本质是IP的交易而非制造端“有形产品”的转移。

和创新药一样,国内在政策端也在推动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2025年7月发布的《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就明确将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医疗器械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公告还指出,支持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出海”发展,完善医疗器械出口销售证明相关政策,拓宽出口销售证明出具范围。从企业端看,国内也有迈瑞医疗(300760.SZ)、联影医疗(688271.SH)、威高骨科(688161.SH)等一大批国产医疗器械企业,且走在创新转型的路上。

那么,创新医疗器械能否也像现在的创新药一样也在研发阶段就授权出去?多位行业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开立医疗(300633.SZ)董事长陈志强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的评价体系和投入产出模式有本质区别。创新药的投入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在中国做出来的临床数据在美国也可以用,但是器械却缺乏这种标准的评价体系,“在中国说好的产品,想在其他市场被认可,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大的市场跟学术投入”。从投入模式来说,创新药的投入主要在上市前,用数据证明药的疗效,属于“先发制人”,而医疗器械相反,获批上市以后的使用效果需要到真实的医疗场景才可以看到,后半段也需要企业更多投入,属于“后发制人”。

“再好的医疗器械产品到了各国都要做这种调整。同样的医疗设备,不同医生用在手上的感受完全不一样的,比如中国医生手小,中国病人鼻子小,解剖结构有不同,相关的设备就需要进行调整。”开立医疗全资子公司开立荟臻总经理杨梅向记者表示,医疗器械需要在不同市场进行更加适合这个市场的持续性研发或开发,这跟创新药完全不同。医疗器械的创新是要求更加多元化的创新,且主要体现在应用层面,这种特点就决定了这类产品无法像创新药一样只卖专利。

对于医疗器械的BD,归创通桥(02190.HK)董事长赵中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器械高度依赖使用场景与术者经验,不适合简单的 license-out (对外授权)模式。该模式往往意味着将后续临床试验、注册及海外销售等关键环节完全交由第三方主导,企业难以维持必要的管理与控制权,亦不利于长期价值实现。当前也有国产医疗器械公司在海外拿证,但当地销售能力能否支撑持续放量仍待验证。

“我们更希望在海外建立自己的能力,通过在目标市场引入并整合专业能力与 *** ,包括医疗机构与学术合作 *** 、渠道与销售体系等,并将公司的自有产品有序嫁接其中,凭借优秀的产品提升我们的海外口碑,更高效地拓展海外业务。”赵中进一步指出,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商业化能力,而是包括产品研发、注册、临床等综合能力,这与简单将产品BD出去的模式有很大区别。

虽然医疗器械不太适合当前创新药的BD模式,但从广义来说,医疗器械行业也一直有BD交易,如2023年2月,国药集团国药控股旗下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简称“国药器械”)与跨国医疗设备巨头GE医疗中国在京签署协议,在中国成立医疗设备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初期主要为中国的基层医疗和广阔市场提供包括CT和超声等在内的普惠型医疗设备。这一模式被称为“JV模式”。

近期发布的《医疗器械BD白皮书2025》指出,医疗器械BD广义上涵盖了产品、项目乃至企业层级的各类交易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授权、联合开发、区域独家 *** 、合作注册、交叉持股或战略投资、企业并购、合资公司设立等。

白皮书指出,医疗器械BD有其独特逻辑,既不同于药品行业“以资产为核心、以临床数据为估值基础”的单点驱动,也区别于消费行业“渠道为王”的流量思维。这类交易的一个特点是更靠近产品真实落地。器械的审批路径更短、技术壁垒更低,对实际注册策略与使用场景依赖更强。一个已注册产品的交易价值,远高于在研项目。器械中,“有注册证、有医生在用、有医保支付”才是被交易方最看重的三件事。数据包、医生反馈、渠道通路等往往比技术专利更重要。

对于医疗器械行业BD的趋势,白皮书认为,医疗器械BD正在走出“单笔交易”的阶段,走向“结构化资源配置系统”的阶段,其中的一个趋势是交易前置,向更早期渗透。在过去,BD通常发生在“产品注册后”,“已有销售数据”之后。而现在,更多投资方、合作方愿意在产品研发/注册早期介入,共同承担风险并博取更大的结构性红利。特别是在影像AI,手术机器人、微创介入、国产替代等方向,很多交易已经从“卖产品”变成“设计交易路径”开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法拍房备注“原房主跳楼身亡”,一拍无人报名二拍降价约20%
  • 盘点涤纶短纤装置产能 行业开启结构性优化新纪元
  • 印度为何沦为大国博弈牺牲品?
  • 从尼特到“因赛尔”,研究表明失业在助推年轻男性厌女
  • 上海放开限购,“救人”大于“救市”
  • 磷化工概念震荡反弹,中核钛白涨停
  • 海底捞为什么想当五星酒店业主?
  • 挂过科也能保研,为学生成长提供容错空间
  • 美对印50%重税倒计时 特朗普政府通知:27日零时起开征
  • Rokid今日开启海外众筹,或破AI眼镜最高筹款记录
  • 中软国际盘中涨超6% 公司上半年纯利同比增超10%
  • 科创人工智能为何遭遇调整?589520盘中跌近2%?AI亟需自主可控!资金迎来逢跌布局机会?
  • 国家能源局: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 特朗普重大举动引爆黄金大涨行情!金价技术前景分析
  • 中国智能交通盘中涨超77% 预计中期取得股东应占溢利约3.61亿元
  • 澳大利亚央行会议纪要显示 未来宽松步伐将取决于数据
  • “想防守,也想进攻”,特朗普称要将“国防部”改为“战争部”
  •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保护主义保不了自身优势,脱钩断链断的是互通有无
  • 群核科技港股IPO:20亿融资大部分已“烧光” 近40亿元赎回负债悬顶 左手裁员降本右手“画饼”大举扩张
  • 金风科技早盘涨近4% 机构看好公司海外订单强劲增长
  • 搭理“投诉鲁迅夹烟”,常识已经输了
  • 股市:“关键一击”来了!
  • 国联基金:小心“李鬼”演“李逵” 警惕假冒基金公司骗局
  • Keep盘中涨近6% 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1035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 英伟达发售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大脑”:性能提高7.5倍,宇树、优必选等采用
  • 特朗普:英特尔只是开始,将会持有更多企业股份
  • 中国式小区衰败:房贷没还完,小区变破烂
  • 我国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电动汽车就有2个充电桩
  • 英伟达机器人“新大脑”来了,AI计算性能提升7.5倍以上
  • 金界控股早盘持续上涨逾16% 上半年纯利1.49亿美元
  • 合生创展集团:预计上半年亏损不少于16亿港元,无任何未偿还境外票据
  • 建设工业最新筹码趋于集中
  • 恒力石化8月25日大宗交易成交2.00亿元
  • 云天励飞现3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1512.00万元
  • 太赫兹概念涨3.01%,主力资金净流入10股
  • 6G概念涨2.92%,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些股
  • 80股股东户数连降 筹码持续集中
  • 浙商基金:有效识别骗局 远离非法集资
  • 复宏汉霖盘中涨超7%再创新高 上半年海外产品利润实现超2倍增长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