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智能物流装备龙头(300486.SZ)因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紧急停牌,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这场涉及淄博市财政局、地方国资及潜在产业资本的股权交易,不仅折射出国资退出逻辑的转变,更可能重塑国内智能物流与产业的竞争格局。

国资“抽身”:三年业绩对赌失利后的战略调整
根据公告,东杰智能控股股东淄博匠图恒松控股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淄博展恒鸿松股权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人淄博市财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 *** 其持有的淄博展恒99%基金份额。若交易完成,淄博市财政局将失去对东杰智能的实际控制权。这一动作距淄博国资2021年12月入主仅三年半,彼时设置业绩对赌条款。
然而,东杰智能的业绩表现与国资预期背道而驰:2022-2024年营收从11.43亿元持续下滑至8.0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盈利3971.64万元转为亏损2.57亿元。2024年商誉减值计提与项目成本超支成为亏损主因。
潜在接盘方:遨博机器人借壳猜想升温
尽管交易细节尚未披露,但市场已将目光投向淄博国资体系内的协作机器人龙头遨博智能。公开资料显示,遨博智能第二大股东为淄博临淄区国资委,与东杰智能原实控人同属地方国资体系。此外,东杰智能近期人事变动暗藏玄机:8月2日,遨博智能CEO韩永光被提名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华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麦骞誉被提名为独立董事候选人。
东杰智能当前市值约103.7亿元,负债率61.24%,且2025年一季度已实现扭亏(归母净利润413.55万元),符合“净壳”特征。
结语:国资退出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命题
东杰智能控制权变更,既是国资“退二进三”战略的缩影,也是地方产业资本整合的典型案例。无论最终接盘方是谁,这场交易都将考验新实控人能否在智能物流红海中开辟差异化赛道,以及如何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毛利率。对于投资者而言,需紧盯两大信号:一是基金份额受让方是否具备机器人产业背景;二是公司是否在停牌期内发布重组预案。在国资改革与产业升级的交汇点上,东杰智能的命运或将为智能制造领域提供新的注脚。
注:本文结合AI生成,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