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山顶歌赋山道 15 号 图源|香港文汇报
8 月 19 日,香港住宅市场更大亏损出现了。
深圳祥祺集团主席陈红天或相关人士持有的山顶歌赋山道 15 号大宅,在经历两年招标后以 7.9 亿港元成交。
而该房源 2016 年买入价为 21 亿港元,如今贬值 13.1 亿港元,跌幅达 62.4%,呎价约 4.37 万港元(1 平方呎约合 0.0929 平方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该房源 2023 年因财务问题被东亚银行接管,沦为银主盘,历经多次截标延期才找到买家。房源实用面积为 1.8 万平方呎,配套近 1 万平方呎花园和 2788 平方呎停车位,楼面呎价一度高达 22.74 万港元。
如果换算成内地通用的平方米,这座大宅高峰期的单价可以达到约 245 万元 / 平方米(是的,你没有看错)。
注:银主盘为香港楼市术语,指由于原业主未能按时偿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导致物业被债权人(通常是银行)通过法律程序收回并接管,随后由债权人负责出售以清偿债务的房产。
" 香港豪宅市场整体自 2021 年见顶后普遍下跌约 30%,部分豪宅跌幅在 35%~40%,银主盘额外会再折让 15%~20%。这次山顶歌赋山道个案跌幅超过 60%,属于‘银行急售 + 特殊个盘’双重叠加。"8 月 21 日下午,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向每经记者分析称。

9 年前 21 亿港元天价买入
2016 年 6 月,香港楼市正值炽热期,陈红天方面以 21 亿港元天价从庄士国际购入山顶歌赋山道 15 号物业,楼面呎价 22.74 万港元,一举创下全港呎价新高,更一度成为全球豪宅呎价标杆。
这座位于香港传统豪宅区的物业,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规格也堪称顶级:实用面积 1.8 万平方呎,包含 3 层独立屋及 3 层地库,采用六房六套间隔设计,当时计划作为自住用途进行高端改建。
然而九年后,这场轰动一时的豪宅交易以令人唏嘘的方式落幕。
据祥祺集团 2023 年 5 月声明,公司面临 " 阶段性现金流问题 ",主要原因是多笔大额应收账款被临时悔约,以及内地业务办理遇到障碍。
每经记者注意到,从 2023 年 8 月首次公布销售安排开始,这栋豪宅的出售之路便异常艰难。
历经近两年反复延期后,接管人于 2025 年 1 月将意向价下调到 7 亿港元~8 亿港元区间,最终在 8 月 19 日以 7.9 亿港元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该物业于 2019 年已取得入伙纸(指入住许可证),但改建工程仍未完成,出售时部分区域甚至呈现荒废状态。
这笔 13.1 亿港元的亏损,甚至超过了今年九龙半山超级豪宅缇外院墅 C 栋 10 亿港元的成交价,在香港住宅市场前所未有。
在黄立冲看来,在当下市场环境,豪宅定价逻辑已由 " 地标溢价 " 转向 " 现金流与风险折现 "。" 过去单幢超大户型因流动性差、维护成本高,议价权完全在买方手里。即便香港在 2024 年全面‘撤辣’,成交价仍徘徊底部,超级豪宅的溢价故事难再复制。" 黄立冲说。
注:撤辣是港澳楼市政策术语,指 *** 撤销为抑制楼市过热而实施的强效调控措施。

个人资产大幅缩水
公开资料显示,陈红天自 2015 年起在香港大手笔扫入物业,涉及金额约 69.87 亿港元,除歌赋山道 15 号外,还有红磡祥祺中心 A 座及 B 座商厦,以及港岛东半山豪宅傲璇。
其中更具代表性的当属红磡祥祺中心。
2016 年 7 月,陈红天以 45 亿港元向会德丰地产购入红磡 One HarbourGate 东座全幢,将其命名为祥祺中心,作为集团香港总部。
这栋 15 层高的临海甲级写字楼总面积约 27.9 万平方呎,拥有 155 个车位,2024 年 12 月被香港都会大学以 26.5 亿港元购入,较购入价账面贬值 18.5 亿港元,跌幅达 41.1%。
住宅方面,除歌赋山道 15 号外,陈红天持有的山顶司徒拔道 53 号傲璇单位也在 2023 年 9 月以约 4.2 亿港元售出,较当年 6.8 亿港元的公开招标价下降约 38%。
与此同时,今年 7 月,陈红天家族持有的中半山嘉富丽苑 1 座低层 B 室亦被银主以 6455 万港元出售,该单位为四房设计,实用面积 2348 平方呎。
每经记者梳理发现,陈红天的资产扩张期主要集中在 2015~2017 年。这三年内,陈红天在中国香港和英国的物业投资总额达近百亿港元,且高度依赖银行融资。但 2018 年后,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其资产价值开始持续缩水。

这位曾以 335 亿元身家排在《2022 胡润全球房地产企业家榜》第 41 位的富豪,其商业版图收缩令人唏嘘。

与此同时,作为华南城的主要投资者之一,陈红天还 " 见证 " 了这家负债 609 亿港元的企业在今年 8 月被香港法院颁布清盘令。
黄立冲认为,此类案例对杠杆模式的警示尤为明显。
"2015 年~2017 年以银行贷款扩张(方式)、创纪录价收购豪宅,在利率和资产估值双杀下,极易触发‘违约—接管—折价’的连锁反应。对其他企业而言,降低杠杆、避免交叉担保和保持利息覆盖缓冲,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黄立冲补充道。